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2月19日 星期三

众志成城 战“疫”必胜(疫情阻击战 中国能打赢③)

本报记者 李 贞 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2月19日   第 05 版)

  2月11日,武汉武昌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图为一名康复患者准备回家。
  张武军摄(人民视觉)

  河南郑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队是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救援队伍,这支队伍一直奋战在防控防疫的前线。
  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2月17日,在出发援助湖北前,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10名护士互相加油鼓劲。
  张 枨 韩 冷摄

  山东东营市东营高新区东营红星劳保职工加班加点生产口罩4万多个,3万多个已捐往武汉。
  刘智峰摄(人民视觉)

  2月9日,浙江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装卸一批来自巴西圣保罗的防疫物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国上下迅速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坚强自信、守望相助,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也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爱心接力

  一呼百应

  1千、1万、10万、100万……看着募捐金额一直上涨,喻杉没有想到,大家的爱心像潮水一样涌来。

  喻杉是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的执行会长。1月23日,为支援母校,武大北京校友会决定捐赠防护服并发动校友捐款,当晚9时多,北京校友会已先用垫付的方式买下了1000套防护服。没想到,募款信息发出后,仅用了一个小时,50万元的目标就已经达到。39个小时后,捐款达到了武大北京校友会成员谁都不敢想的数字——1600万元。

  查阅后台数据发现,捐款者早已超过了武大校友的范围。一位名叫雅君的捐款者留言,“不是武大校友,但是在朋友圈看到这个捐助渠道,并选择信任,已捐款。希望物资能顺利到武汉医护人员手上。”

  有了钱,不一定能买到救护物资。从1月24日开始,武大北京校友会着手组建起核心团队,4天内组建完成近百人的团队。大家专业背景不同,但一起高效地完成了物资鉴别、语言翻译以及支付、物流等繁杂流程。

  “武大北京校友会高效、专业、透明的工作,不仅得到了校友们的极大支持,还赢得了北京校友之外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的信任。”喻杉说,不断有公益组织找到武大北京校友会,希望帮忙对接物流渠道等。

  武大北京校友会的“战疫募捐”工作还在继续,截至2月16日,募捐金额已超过2400万元,总捐款笔数超过13万笔,采购医疗物资超过1800万元,物资在校友企业宅急送的无偿支持下,定点送至武汉及周边湖北城市。

  “从50万元到2400万元,这场爱的接力也是民间的力量。”喻杉说。

  的确,民间力量、点滴善举,都能汇聚成光。

  “麻烦停车,检查一下体温。”“阿姨,这边来看看出入证。”……

  在四川南充顺庆区北城街道长征路社区一小区门口,一位戴眼镜、手拿体温枪的小伙正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防疫工作。他叫佘金燚,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主动请缨加入到北城街道疫情防控的队伍中。

  一个红袖套,一把体温枪,两份登记表,是佘金燚的行装,早上8时到晚上6时,有时甚至深夜,在北城街道的大街小巷,佘金燚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入户调查、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志愿团体都行动起来。武汉人朱磊就是志愿者组织“华人众筹项目”一员,负责武汉本地的医疗物资运送。“我们本地运输组大概有七八十人,涵盖各个行业,有做商业地产的、做广告的、做健身的,甚至还有民航飞行员。”朱磊说。

  在上海,自1月28日至2月16日中午12时,上海共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115096人,人均上岗时长达17.66小时。广大志愿者的爱心付出,让民众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也增强了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信心。

  身在海外

  情系桑梓

  爱心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汇聚,也牵动了在海外的中华儿女。

  2月2日一早,一批从日本名古屋辗转寄来的口罩,送到了黄冈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周院长手上。筹措并捐赠了这批口罩的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安琪和她的同学们。

  安琪是湖北人,今年她头一次没能回家过年。学校里同样没回家的中国留学生不少,大家聚在一起到不觉得孤单,只是隔着屏幕从网上查看国内疫情的情况,每个人心里都越来越焦虑,“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安琪找到关系要好的4个中国同学,决定组织一次小型的物资募捐。“我们想除武汉外,湖北的其他城市能收到的物资相对较少,于是对接了黄冈的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也确实急需支援。”

  1月25日下午,安琪在自己的朋友圈公布了募捐信息。与此同时,几个小伙伴开始先自己垫钱,四处分头去当地的药妆店“扫货”买口罩,一箱箱地搬回学校。捐赠的微信群里,开始是几十人,后来增到100多人。

  安琪最初设想的筹款目标是1.5万元,结果当晚就收到了1.9万元捐款。到26日晚,捐款已经超过了4.8万元。

  物资买够了,怎么安全运送回国?安琪联系到了菜鸟网络公司开通的国际捐赠物资免费运输绿色通道。“后续我们在手机上就能查看到整个物流过程,1月29日口罩被送到了大阪的仓库,30日就飞到了北京,都是免费的。”安琪说。

  顺丰物流公司也加入到这场接力中来。“湖北有交通管制,车辆需要通行证。为了让物资尽快送到,我们紧急联系顺丰快递,从北京直接送到黄冈。”菜鸟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就这样,2万多个口罩飞越两千多公里,完成了一趟爱的传递。采访中,安琪不断说,“我们能捐的、能帮的实在有限”,但正是这样一个个“有限”汇集成了无穷的力量。

  与安琪和同学们的“扫货”类似,中铁建工加纳有限公司的刘昭和鲁艳华,虽然身在海外,也加入到防疫物资的采购中。

  “您店里是否有N95口罩?我们国家现在急需!”“您知道这种口罩在哪可以买到吗?”刘昭和鲁艳华花4天时间走遍了加纳阿克拉和特马的大部分医院、近50家药店,终于筹到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资,又赶紧将零散的防疫物资清点登记、整理分类、打包装箱,确保每一件不遗漏地贴条验收以备及时运回国内。

  现在泰国的闽籍侨胞李灵海同样每天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当看到中国各地反映紧缺医疗口罩后,他立马发动所在公司的业务员在泰国各地采购物资,目前已有一批医用口罩、医用手套和防护服等捐赠到福建、湖南、湖北、云南等地。“身为中国人,只要祖国有需要,我将义不容辞为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做点事!”李灵海说。

  兄弟省份

  对口支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融入中国人血液的信念。

  全国各省区市的物资、医疗队一批接一批落地湖北。截至2月14日,各地共派出了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一段段“逆行者”们的动人故事。

  2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援助队在武汉天河机场相遇。空旷的机场大厅里,一红一蓝的两支队伍擦身而过,大家隔空高呼起“加油”。他们此前从未相识,却在此刻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首异乡,并肩作战。

  58岁的王俊平是山西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17年前他冲在了抗击非典的一线,17年后,他再一次来到抗击疫情的战场,在湖北仙桃救治病患。为防止交叉感染,王俊平和同事们支援的仙桃市中医院已全部腾空,被专门用于收治发热病人,并进行疑似病例的筛查,工作量极大。因为全身穿着防护服,不方便上厕所,王俊平几乎一整天都不喝水,但他却时常劝患者“多喝水,病好得快”。下了夜班后,他还自掏腰包给患者购买暖水瓶,保障他们随时有热水喝。

  宋文玉是山东威海市中心医院首批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支援工作任务量大,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常让宋文玉累得双腿发抖。想家的时候,她会蹲在地上歇一下,跟丈夫视频连线,匆匆报个平安,也“扫”一眼儿子,“不敢跟孩子视频,不然一家人都得以泪洗面”。一天,一位阿姨含着泪跟她说:“姑娘啊,谢谢你们大老远过来帮助我们,山东人真好啊!”宋文玉心里暖极了,觉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她回答阿姨说:“不用客气,咱们都是中国人。”

  为了更好地与病患交流沟通,有的医疗队编写了《武汉方言实用手册》。近日,教育部也组织了有关专家学者和人员成立了40余人的“战疫语言服务团”,以帮助外地支援湖北医疗队解决医患沟通方言障碍问题。“战疫语言服务团”根据语料库统计和医用场景调研,遴选了156个词和75个短句,完成了武汉、襄阳、宜昌、黄石、荆州、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九市的方言和普通话对齐音频,制作发布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的微信版、网络版,不少人受益。

  为了让自家出门在外的医护人员能吃上一口熟悉的家乡饭,各地后援团也是绞尽脑汁。山东德州一馒头加工企业捐赠了10万个大馒头运往湖北黄冈,送给山东医护人员;陕西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后勤保障组,为队里的121人做了一顿陕西油泼面;内蒙古第六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前,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为每人准备了2斤牛肉干、1袋奶茶粉及部分奶食品……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湖北胜则全国胜。“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医疗队驰援,到防护用具、生活物资调拨,全国各地支援湖北,不计回报,倾囊相助,只因我们血脉相连,只为我们共同胜利的目标。

  坚定信心

  再接再厉

  说起武汉方舱医院,有一些人令我们印象深刻。

  那是在江汉方舱医院,众声喧哗中,一个年轻人戴着口罩,正躺在床上安静地看书。这位年轻人姓付,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是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今年春节回武汉探望父母的付先生和家人都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他却没有失去信心。他说:“我相信,只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

  除了“读书哥”,方舱医院还有“考研哥”、高考生。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有一名大三学生,边治疗边学习考研英语,表示想要考上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得到了网友的祝福和鼓励。在武汉客厅的方舱医院,一名高三学生在课桌前做数学作业,每天六门课安排得满满当当,有留言称他为“学霸”。

  与此同时,武汉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和病患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做广播体操、开读书会等的视频相继在网络上传播,一改大家对于医院里悲观消极、愁云惨雾的想象。一位何阿姨说,“现在大家都不容易,尤其是医护人员,自己一定要配合,放松心态才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读书、学习、运动……他们的行动不仅舒缓了自己的情绪,也给了全国人民信心。近期的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来。

  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透露,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诊疗的效果已经显现,以武汉市最早的重症定点两家医院为例,金银潭医院和武汉肺科医院现在患者出院率已经达到30%到39%,这个数字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信心。

  同样是2月15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17名患者出院。这批出院患者是2月7日至9日入院的,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8岁。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影像学好转,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经过专家组会诊,按照诊疗方案符合出院标准,准予出院。

  而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显示,截至2月16日24时,除湖北省外,全国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数从2月3日的890例下降至2月16日的115例,连续十三天下降。

  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形势的积极变化鼓舞人心,只要全国上下再接再厉、英勇斗争,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制图:潘旭涛

众志成城 战“疫”必胜(疫情阻击战 中国能打赢③)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