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2月13日 星期四

同心协力遏制疫情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我在抗疫最前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2月13日   第 12 版)

  李晨阳(左二)和同事在机舱为重点旅客测量体温。
  孙 夏摄

  姚琪(右二)和同事们在工作中。

  王小平在整理住户订购的菜。
  受访者供图

  熊丽娜(左一)在指导缅甸边民填写健康申明表。
  何若成摄

  2月2日南京禄口机场,王立勇在驾驶舱查看飞行资料。

  王琳娜(左三)正在为重点旅客服务。

  日访百户彰显网格员战斗力

  ■ 姚  琪  四川成都  锦江区沙河街道通慧社区网格员

  今年53岁的我和社区其他网格员一样,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主要任务,就是穿梭在一栋栋楼宇间,协助各级部门开展地毯式排查、网格化防控,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大年初一早上8时半,来到办公室,我和网格员“战友们”准备好口罩、酒精,穿上红马甲,手持日志本,挂上资料包,6个人兵分三路,开始了挨家挨户摸排的“征途”。来到澳龙名城小区门口,看到守护大门的保安要让业主自己登记信息时,我飞快地走上去制止道:“防控病毒,要保持安全距离,一支笔一个本子传来传去,万一形成交叉感染咋办,信息登记还是交由门卫来处理。”保安笑着点点头,业主拱拱手表示感谢。进入小区,偌大的院子看不到几个人,看来大家的防护意识还不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发现两位大爷在下象棋,旁边还有位大爷饶有兴致地观战,原来是认识的刘大爷他们几个。我走上前去假装生气地劝说:“这次的病毒可不是开玩笑的,厉害得很呢……疫情当前,咱不能添乱。坐在家里最安全,出来也不能扎推,还要戴上口罩哈。”他们听进去了,各自回家。

  下午主要是登门调查。我对照着手中的表格,一户一户地敲门,不入户,保持着安全距离进行信息采集。期间有个刚从外地回家的居民打来电话,说他虽然没有经过武汉,但之前同乘的列车上发现了一名确诊患者,他特别恐惧。我一边做好登记,一边安慰他,让他必须在家隔离,告诉他社区还有专门的居家隔离队,需要采购物品什么的,来个电话、发个微信,就有专人送到家。过了一会儿,他打来电话说:“姐,我现在平静下来了,感谢您,感谢社区,一定不会给你们添乱。”

  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感到很欣慰。又坚持了一个多小时,走访调查完全部居民户主,回到家已是晚上8时许。老公问道:“今天战绩怎么样嘛?”我打开登记本,初略估算了一下,总共敲了100多扇门,加入了小区楼栋、单元、物管等4个业主群,新增30多个社区居民微信好友,方便接下来协调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类实际问题。

  我还把手机步数统计展示给老公:“看一看,今天一共步行了33116步,厉害吧!”老公提醒我这只是一天的工作,后续的路还长呢。但我很自信地说:“今天的实战说明网格员就是战斗员,请你拭目以待吧!”

  本报记者  王明峰文/图

  

  国门卫士坚守在中缅边境

  ■ 熊丽娜  云南  瑞丽海关驻姐告办事处旅检一科副科长

  今年春节是我在口岸一线度过的第九个春节,也是最特殊的一个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十分挂念家人,但作为“国门卫士”,我明白职责在身,必须坚守好岗位。

  瑞丽口岸是中缅边境口岸中人员、车辆、货物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我所在的科室上班时间负责把守3个出入境通道,由于人手紧张,每个人都是一岗多责。受疫情影响,最近工作强度非常大,我与同事每天从上岗到下班几乎没有时间喝上一口水或是上一次厕所,拿着电子测温枪的手不断起起落落,一句“请配合海关测量体温”的简单话语不知重复了多少遍。

  我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非常清楚普通人应对疫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因此,下班后我都会用微信与家人视频通话,不厌其烦地叮嘱家人减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牵挂是相互的,家人也非常担心我。母亲有一天打电话对我说:“你看,妈妈听你的话把口罩戴上了,你也听妈妈的话把秋裤穿上好不好?最近是非常时期,千万不能着凉了惹上感冒发烧。”

  1月25日起,海关总署重新启动了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制度。那天一大早,我就与同事在国门一线忙活开来。由于从瑞丽口岸出入境的缅甸边民较多,瑞丽海关特别将健康申明卡制作成中缅双语。但在工作中我发现,一部分缅甸边民不识字,在填写健康申明卡时存在很大困难。于是我快速调整科内人员配置,让熟悉缅语的同事专门负责这个岗位,并通过沟通联系,聘请了12位翻译前来支援。

  我还与同事一同在口岸宣传防疫知识,同时向上级汇报,建议缅方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随着宣传工作力度的加大,之前部分缺乏防疫意识的缅甸边民几乎都戴上了口罩,紧张心情终于可以放松了一些。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缅甸朋友也帮助了我们许多。我要坚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中缅“胞波”情谊。

  

  难忘飞机上的不眠夜

  ■ 李晨阳  上海浦东机场海关值机处关员

  1月25日,大年初一,正是阖家欢聚、其乐融融的日子。按照计划,新婚不久的我本应随丈夫一起回老家过年。然而此时,我和同事们正在上海浦东机场海关值机处,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随时准备登机排查疫情。

  “丁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接线员拿起电话。“喂?海关吗?这里是××航空,我们从东京回来的××航班上有8名重点旅客,预到时间是零时55分。”接线员快速在本子上做着记录。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飞机在远机位停稳靠桥后,我和同事携带测温设备登机。经询问,8名重点旅客目前无任何不适症状,被安排在机舱最后两排,前面空出了至少3排座位。

  交代乘务长做好广播后,我跟同事正要进去测温,突然一个空乘跑出来说道,“乘务长,有个旅客说自己发烧”。我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急忙询问情况,得知这名旅客并不在那8人之中。我们按照座位号找到了这个坐在前排的旅客,进行测温,口温显示37.5摄氏度。“您在过去两周内去过武汉或湖北吗?”“有接触过类似症状的人员吗?”“最近接触的人员中有去过湖北的吗?”一连串问题下来,得知该旅客一直在上海居住,未接触过相关人员,这次到日本旅游5天,因着凉引起感冒,我这才松了一口气,让同事按照普通发热病例先行移交旅检部门进一步排查,自己到机舱后部,对重点旅客进行排查:测温正常、没有接触过疑似病例,也没有任何症状。

  在测温过程中,一名旅客说,我们一路上特别小心,连喷嚏都不敢打,每天测温两次,就怕给别人添麻烦。我听了有些动容。是啊,疫情当前,所有的人都在努力。

  这样的航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疫情来势汹汹,但我看到我的同事们、机场所有工作人员乃至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我更知道,离疫情消散的那一天不会远了!

  

  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

  ■ 王立勇  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

  1月24日,除夕之夜,我指挥我们团3架大型运输机分赴上海、西安、重庆,紧急运送450名军队医疗人员抵达武汉。2月2日凌晨,我又驾驶运输机连夜起飞,今天的任务是带领2架飞机到南京禄口机场接运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人员和物资。和除夕夜的那次任务相比,今天机场天气不错。

  5时30分,我驾驶第一架飞机率先升空,不一会,第二架飞机也紧接着起飞,两架飞机保持5分钟间隔飞往祖国东边。一路平稳飞行。6时40分,我们安全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虽是清晨,但机场上医疗队员已经整齐列队,等候我们的到来。

  看到这些奔赴抗击疫情前线的战友们,我的内心顿时充满了力量。停机到位后,我指示机组立即打开货舱大门和登机门,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协助医疗队快速装载。天气虽冷,但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抢运物资,好多同志的口罩被汗水打湿了。不多时,200名医疗队员和20吨物资全部登机完毕。

  8时8分,我下令起飞,飞机开始滑行直至升空。大家提议要我代表机组向医疗队员致敬。千言万语涌上我的心头,我将操纵交给副驾驶吴汉军,拿起了手边的机内广播设备。

  “亲爱的战友:你们辛苦了,我是本架飞机的机长王立勇,欢迎搭乘空军21043飞机。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你们闻令而动、逆行武汉,积极支援武汉疫情防控,我谨代表昆仑雄鹰部队向英勇无畏、冲在一线的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话音未落,就听见机舱内传来阵阵掌声。战友和我开玩笑说:“机长,你刚才有点儿激动,把我们都感染了。”我缓过劲来,感慨说:“我的家就在武汉,现在它正在遭受病毒的侵袭,而他们逆行而上、奔赴一线,我怎么能不动容?”

  9时25分,我们顺利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先期抵达的6架飞机已经打开大门,医疗队员正在集结。滑向停机坪时,我再次拿起广播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敬意和祝愿,希望大家一定要平安凯旋!走下飞机,正碰上医疗队战友接受媒体采访:请全国人民放心,疫情面前,人民解放军必誓死不退!我的内心同样汹涌澎湃,很自豪能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德勇  李世宁整理

  

  贴心管家忙碌在最危险的地方

  ■ 王小平  湖北武汉  万科物业公司

  唐樾项目值班经理

  我们这里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一墙之隔,是大家公认的“最危险的地方”。

  小区有超过1000户家庭居住,从疫情开始扩散至今,我们公司要求每天不少于两次消毒作业,门岗对所有进入小区的人测量体温,这使得工作强度明显加大,每个人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连续10天左右才有机会轮休一次,个别同事已经连轴工作了26天。我们在小区醒目位置贴满宣传标识,定时用小喇叭广播,提醒业主注意防护,劝导业主不要出门。园区实行封闭管理,我们用公司的客户APP“住这儿”平台发起采购需求收集,然后把蔬菜打包好摆整齐,住户下楼取菜的时候,间隔3到5米一个人排队,避免交叉感染。

  辛苦是有的,我们却收获了越来越多住户的表扬。为了让居民的生活不受影响,我们增加了转接外卖、代收快递、帮助处理生活垃圾、代购蔬菜等服务。有一天,一位同事跟我说,他去送住户采购的生活用品,敲门听到里面有回应了,就放下东西准备转身走。门开的时候,他已身在电梯里,隔着长长的过道,看到业主给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当时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们做每一件事的用心,住户都感受得到,这种特殊时期的感情让我铭记于心。

  我们的员工其实也会怕。门岗每天要给所有出入的人员检测体温,接触人多风险高,有时候小区里出现了感染病例,我们收到信息后要第一时间加强消毒,而且是不间断地消毒,对电梯、公共空间、卫生死角做到无一遗漏。有一次,在一个发现病例的楼宇门口,几个负责消杀工作的员工内心有顾虑,但还是互相鼓励,彼此检查好防护服和设备,然后鼓足勇气走进去,有点儿“上战场”的感觉。

  公司担心我们在现场压力太大,发起了总部和一线“结对子”活动,每20人到50个人一组,在一个群里每天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彼此加油鼓劲。大家的情绪得到释放,心情好了,工作岗位上的压力就缓解了不少。

  

  十七年间最特别的春运

  ■ 王琳娜  北京西站“036”爱心候车室值班员

  2020年春运对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作为北京地区距离疫情中心最近的铁路车站,北京西站每天途经武汉地区的到达列车59趟,防控压力巨大。服务老、幼、病、残、孕等抵抗力较弱人群的“036”候车室更是车站的关键环节。尽管受疫情影响车站旅客数量大幅减少,但重点旅客反而更向“036”爱心候车室集中,每天的轮椅和担架任务有三四十趟之多。

  前几天,我就遇到一对父子旅客,老人在北京出院返乡。因为身患重病,免疫力低下,家属提前给车站打电话,特意要求单独区域、单独通道送站,避免交叉传染。接到旅客家属的诉求,我赶紧带着工作人员提前将老人用的轮椅、所在候车区、进站通道、电梯轿厢,全都认真消毒,同时安排好时间,从绿色通道直接把老人送上车。这一系列服务让父子二人感动不已,连连道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和同事也感到非常欣慰。

  说起疫情,虽然形势严峻,但我并不恐惧。2003年非典来袭时,20岁的我被抽到北广场临时隔离区,为进站口首次测量体温超高的旅客进行二次腋下测温、为发烧的旅客办理退票、联系救护车把发热病人送走……当时的我谨慎又害怕。17年后的今天,再次面对疫情,我少了份恐慌,多了份坚毅。

  为有效切断病毒来源,杜绝交叉感染,我带领班组同时采取多种消毒措施,保障乘车旅客安全。每到工作间隙,我都会再巡视一遍候车室,仔细检查重点候车区、轮椅等设备实施的消毒情况,排查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疫情防控,仍在路上,任务依旧艰巨,但我们“036”班组始终斗志昂扬,我相信坚毅勇敢我们就能赢,爱和希望远比病毒要扩散得更快!

  本报记者  贺  勇文/图

我在抗疫最前线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