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平方米、7.5万平方米、7.99万平方米,面对疫情蔓延的凶猛势头,短短6天,武汉雷神山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三次增加。2月8日,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当天接收了第一批病人。
要在十天建成雷神山医院,难度可想而知。
“举全集团之力,确保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说。
现场物资不够?项目指挥部动员起来,在全国范围内联系货源征集物资,80%的箱式板房省外供货商供应了货源。战斗队伍有缺口?中建三局紧急召集在汉全部力量,一时间,黄家湖畔英雄云集、万马奔腾,施工局面迅速打开。
同火神山医院建设24小时直播一样,在6000多万“云监工”的注视下,雷神山医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这是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
“速度的背后,是我们管理和技术的先进。”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介绍,雷神山医院建设全面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建造装配化、施工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兼顾了效率与品质。
大兵团作战,一动就是千军万马,时间压缩到极限,一旦出现闪失,再没什么转圜余地。因此,必须方案先行、策划先行,提前排兵布阵,方能步步为营。协调上万人,涵盖几十道小的工序,经历设计、交底、土建、设备安装、装修等阶段,多道工序也必须齐头并进。
特别是对施工内容复杂的雷神山医院项目来说,覆盖场地平整、基础工程、管道预埋、防渗膜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板房搭设、机电安装、室内装修等十几道大的工序,涉及基础工程、土建及装饰工程、给排水及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与监控、通风空调系统、通信弱电、医用气体工程、净化工程、室外及市政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等十几个专业,不同专业之间需要划分接口界面,无处不在的交叉施工和接口管理,更是对中国建造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
疫情提出了挑战,谁来应试?是党旗下的这群人!
放下怀中两个月大的儿子,梁超来了。大年三十,他独自驾车从湖北红安赶到火神山,后又转战雷神山。寒气逼人的冬夜里,他一边与后方设计团队商讨设计,一边部署现场施工,连夜完成管道铺设,待到东方天晓,梁超已是嗓音嘶哑、满眼血丝。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士兵,听党指挥,拼尽全力也要完成任务!”
被评为武汉市“大城工匠”的刘军安来了。作为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岗负责人,他身先士卒带领项目火速完成3栋板房的外墙拼装,为后续作业面赢得了宝贵时间。
年过半百的葛军、莫英夫妇来了。这对工龄30余年的夫妻,得知建设雷神山医院的消息,第一时间携手报名。“我是一名老党员,那些年轻人家里孩子还小,我们这些老同志多冲一冲,年轻人的风险就会少一点。”葛军说。1月29日一大早,夫妻俩就跑遍了鄂州、南湖、蔡甸,为项目调配急需物资。
雷神山医院项目上,还有一支由8名农民工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听到建设雷神山医院的消息,家住黄陂的黄坤立刻召集几个熟识的务工兄弟,大伙放弃盼望一年的团圆时刻,顾不上和父母、妻儿细说,立即赶赴雷神山医院。他们成立农民工党员突击队,带领工友们火速推进项目机电施工。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1月28日下午,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部火速成立临时党委,并为6支党员突击队、7支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上,120余名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字字铿锵,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决战决胜的决心。
雷神山上,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他们的誓言激荡在雷神山上,成为抗击疫情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