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澳角村寻梦

刘建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1月13日   第 12 版)

  澳角村
  来自网络

  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福建省东山县澳角村。对这个依山傍海的村庄,我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

  澳角村位于东山岛东南凸出部,三面临海,乌礁湾与澳角湾两个月牙形海湾的沙滩在这里交汇,形成了“X”形的独特景象,两个海湾一个涛声滚滚,一个温柔平静,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进入澳角渔港,渔港内樯桅林立,接驳的小舟往来熙攘,细波如鳞的近岸水面上,渔船整齐地靠着码头养精蓄锐,静待忙碌的夜幕降临。若是赶上早上渔船满载而归时,拉鱼的货车、三轮车穿流,码头上装满箩筐的海蟹、银光闪闪的带鱼、肥硕的黄翅鱼等海货琳琅满目,渔民忙着分拣渔获、装载出货。史载,澳角因澳形似鲎壳,故有“鲎壳村”之称,渔村与“水族”的渊源可见一斑。然而昔日澳角村因地处偏远、生产条件落后,人们生活艰苦。改革开放后,澳角人以此为契机,兴建渔港,发展大型钢质渔船和各类水产养殖场、水产加工企业,这几年更乘上“海鲜电商”“特色民宿”的东风,使澳角从传统落后的渔村蜕变成现代富美渔村。

  从宽阔平坦的主干道穿过,放眼望去,巷陌平整,一排排三四层、白砖红瓦的小洋房鳞次栉比。街头巷尾时常可见大大小小的渔网,或是铺展在地或是挤成一团。三三五五渔家女,戴着斗笠、娴熟地修补着渔网。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这特色鲜明的劳动场景。作为向海而生的村庄,在过去,渔家汉子在海上搏击风浪,女人们则要编织、修补渔网贴补家用。东山渔歌《织网歌》里唱到:“阿兄讨海卜迪(需要)网,小妹刺网(织网)到天光(天亮)。”如今,织网在承袭原有功能的同时,也成了村庄的一道靓丽风景。

  漫步于村中的兴海大道,前方正是澳角湾,村民称为“前江”。天朗气清,可见海面上的两座奇特岛屿,前面的如猛虎伏地,色彩分明的裸露岩石恰如身上的斑纹;身后的小屿则如横卧在海上的一条巨龙。倘若泛舟环游,则可一睹岛屿真容。兴海大道边上,有村民运营民宿,装修清新雅致,洋溢着浓厚的海洋气息。

  大道东尽头,便至大肉山山麓的妈祖文化公园。此处十几株茂盛的榕树遮天蔽日,伸展出万千条细小的根须,如孔武有力的巨掌紧抓住光滑的岩石,颀长的枝条撑开,铺陈出一片翠绿的生机,鸟雀百啭千声。端详着郁郁葱葱的榕树群,我不禁思绪翻飞,榕树们在时光的长河中默默成长,静静地享受着波影涛声、守望着归帆去棹,我想起这里的渔民诗人许海钦,几十年来如榕树一般扎根在这里,坚守着诗歌腹地,又带动村里的诗歌爱好者、学生,激起持久、优雅的文学浪花。渔民诗人、渔民书画家、海柳雕刻家……这个世代耕海牧渔为生的渔村,因为一群“能文能武”的人而充满了“文艺范儿”。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天后宫”坐落在榕树群下,面朝大海,庙宇面积不大,因供奉“妈祖”常年香火旺盛。沿山麓石阶拾级而上,潮湿的崖壁上花团锦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芳草清香。步行数十步到达观景台,居高临下,但见礁石错落、颜色深浅不一,海浪由远及近一层推动一层奔涌而来,喷溅起雪白的泡沫,东坡先生笔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概如此吧。

  行程的末尾,在此起彼伏的海浪声协奏下,村里妇女们演唱起《澳角老婶唱新歌》:“‘和’字行入咱乡村,精神面貌四季春。好人好事讲不尽,和气生财财源滚……”暮色中,再看远处淡如水墨画的山峦上,发电风车吱悠悠地转着,如架架巨型的纺车,编织着澳角更甜更美的梦。

走韶关(行天下)
下龙湾纪行
澳角村寻梦
诗画田园 阳光姜州
责编:何欣禹 邮箱:hwbrm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