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走韶关(行天下)

肖克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1月13日   第 12 版)

  肖克凡
  郭红松绘

  丹霞山
  来自网络

  梅关古道
  来自网络

  广东韶关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马坝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于新石器晚期形成“石峡文化”。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至此,登山而奏韶乐,山石为之动容,因此得名“韶”。《论语·八佾》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朱熹注说“《韶》,舜乐。美者,声容之声。善者,美之实也”。这是“韶”字地名使用之始。

  韶关古称韶州,自西汉元鼎六年置县以来,足有两千多年历史,为岭南通往中原的关隘和要道。韶关地跨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境内河流密布,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颇多,“马坝人”遗址、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乳源大峡谷,“禅宗祖庭”南华禅寺、“粤人故里”珠玑古巷……此外,还有重要红色遗址37处,堪称引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又称庾岭古驿道,在秦时即设关。史载唐开元四年朝廷派遣左拾遗张九龄主事,历经两年将秦汉小道拓宽,以青石铺设建成南北通衢。从此,梅关古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梅关古道跨越粤赣两省,南坡北坡全长8公里。自广东境内北上,沿途有夫人庙、六祖寺、衣钵亭、汤显祖《秋发庾岭》诗碑、苏轼东坡树……多处古迹犹存。

  一路攀行抵达梅关关楼,关楼由青砖构筑,远望巍峨矗立,近观关南城楼刻有“岭南第一关”赭色石匾。关楼两侧有石雕楹联,上为“梅止行人渴”,下为“关防暴客来”。暴者不为褒义,却以“客”谓之,看来此联颇具粤地古风。

  梅关关楼初建于宋代嘉祐年间,明清两代几经修葺,坚固如初。穿过关楼拱形通道,回首仰望关北城楼,赭色石匾镂刻“南粤雄关”大字,气势雄浑。梅关关楼地处梅岭山巅。传说梅岭得名与西汉名将梅鋗有关。梅岭既是古代战场,也是红色名山,毛泽东曾经三次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粤赣交界的梅岭,挺进广东南雄地区从事革命活动。

  当年红军万里长征去,陈毅留守梅岭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写下充满革命豪情的《梅岭三章》与《赣南游击词》。革命元勋以诗言志,以诗抒情,以诗记史。我等后辈现场拜读,想象当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场景,颇受教益。

  登临梅岭,跨进望梅阁,未逢梅花盛开时节,山间梅树沿坡而立,铁干风骨蓄势待放。举目远眺赣南大地,脚踏粤北红色沃土,两边风景皆好。

  城口古镇

  走进仁化县城口镇,适逢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纪念日,镇里镇外游客云集,街头巷尾宛若节日般热闹。这座古镇依山傍河,还入选了全国20个“我心目中的长征纪念地”。

  信步走进小镇,诸多景点的名字充满“红色基因”:红军街、红军纪念广场、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宿营地旧址、红五军物资采购旧址、粤北红色书屋……这座小镇仿佛装满红军故事。

  城口镇河边街,一间店面门前挂着“仁化县红色革命遗址”标牌,走进店门发现竟然是间理发店。

  1930年10月,中共城口特别支部成立,并以“胜一理发店”名义建立地下交通站,掩护开展秘密工作,形成从粤北地区前往江西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1934年深秋,地下交通站同志为长征红军带路,协助红军取得铜鼓岭阻击战胜利,为红军主力部队突破白军第二道封锁线做出贡献。

  胜一理发店隔壁是间铁匠铺,当年同为地下交通站,站内的同志以打铁身份从事秘密工作。如今,铁匠铺以人物塑像形式还原当年场景:师徒二人挥锤打铁,炉火仿佛至今不熄。

  小镇的路标指向“广兴栈”景点,引领游人前往。广兴栈在城口镇正龙街,临街而设,这座看似寻常的建筑正是毛泽东曾经居住的地方。

  1934年1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来到仁化县城口镇,因病寄宿在进步民主人士罗新悦经营的广兴栈,那时广兴栈是城口镇邮政代办所。

  红军在城口镇休整七天。粤北山地深秋寒凉,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露宿街道,纪律严明绝不扰民,让当地民众感受到红军是穷苦百姓的队伍。

  如今,城口镇启动“红色+温泉+古村”三引擎,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红军革命遗址群为基础,以丹霞丰源温泉度假村为产业支撑,辅之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正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特色旅游目的地。

  双峰古寨

  见识过开平碉楼、拜访过梅州围龙屋、参观过永定土楼,来到仁化县石塘镇“双峰寨”,竟然不知如何描述这座坚固宏阔的建筑。叫它石城还是石寨?称它堡垒还是要塞?只见四周护城河环绕,巍巍寨楼稳坐其间,跨河铁索吊桥经年弃用,令人想起《三国演义》的高大城池。这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远观有着泰山般的深沉,近瞻有着深宫般的神秘,有待我们仔细品读。

  双峰寨于清光绪年间(1895年)由石塘村李姓族人集资,“费金三万”,耗时16年建成。时年正值辛亥战争爆发,可以说双峰寨落成于乱世,因此愈发凸显它保家护民的实用价值。

  这座宏大建筑外形略呈长方形,围墙高达9米,用青砖混以糯米、黄糖、石灰浆砌成,连接四座炮楼,东西两面城墙设有瞭望台,五层高主楼坐落中轴线位置,仰望坚固异常。

  双峰寨的拱形门洞顶端镶嵌“保安门”石匾,石刻字迹稍显斑驳。走进双峰寨大门,看到这是座高墙围拢的大院落,竟令人想起古罗马竞技场。

  双峰寨内部结构独特。大院里的四面围墙高处建有走马廊,形成连接四座炮楼的通道,每隔数米便有内扇形射击孔,可见其易守难攻。如今,大院里三口水井保存完好,北面设有饭堂。经过讲解得知,当年石塘乡大兴土木建造石峰寨,主要用于防匪避险,并非村民日常居住地。

  1927年,双峰寨成为农民运动的红色堡垒。石塘乡农会组织村民把大量粮食、煤炭物资运至寨内,白天练兵,夜晚放哨,做出持久战的准备。后来,反动武装包围了双峰寨,驻扎寨内的700多名军民跟敌人展开激烈的双峰寨保卫战。一次次粉碎敌人火攻、炮攻、偷放护城河水等伎俩,顽强坚守9个多月,最终突围。如今,寨楼墙壁依然可见弹孔痕迹,记载着战火硝烟的岁月。

  由于战争创伤与风雨侵蚀,石峰寨建筑多有损毁。经过多次维修养护,终于重现完好无损的容貌,供后人参观游览。我们居高临下,沿着走马廊环绕双峰寨,一边行走一边品鉴这座内部结构独特的清代建筑,感慨不已。双峰寨落成于清末民初,原本用以乱世百姓固守避险。当今修葺完备,令游人切实体会到和平年代的珍贵。这正是历史建筑带给我们的启迪。有道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乐章奏起于历史深处,回响于双峰寨的天空。

 

  (肖克凡,电影《山楂树之恋》编剧,现任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鼠年》《黑色部落》《镜中的你和我》等长篇小说、小说集和散文随笔集等作品)

走韶关(行天下)
下龙湾纪行
澳角村寻梦
诗画田园 阳光姜州
责编:何欣禹 邮箱:hwbrm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