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1月09日 星期四

创设交流平台 搭建友谊桥梁(征文·跨越太平洋的记忆(27))

张斯琦 刘雁翎 林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1月09日   第 08 版)

  2016年2月,北卡华人学者中美交流协会成立大会上的合影。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市附近,坐落着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常年有数千华人学者学生在此学习研修或工作。2016年,在几位访问学者的积极努力下,北卡华人学者中美交流协会(NCCSEA)成立。这是北美地区正式注册的面向访问学者的华人学者协会,旨在留美学者与当地学者之间创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学术与文化的交流,同时为初来乍到的华人学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

  现任副理事长聂辉老师几年前被协会邀请做讲座后,便投身协会工作。如今遇到新加入的访问学者,他都会满怀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协会的情况。聂老师感慨道:“这么多中国学者来到北卡访学,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充分体现了科学无国界,也展示了中国的开放与发展。协会可谓是应时而生,应需而生。”

  举办讲座是协会平时开展的主要活动。几年来,协会已经邀请中美专家举办学术讲座60余场,并发起“北卡华人学者讲坛”,内容涉及中美文化、科学研究、教育、医学人才培养、领导力等诸多方面。

  2019年的月圆中秋夜,协会举办的晚会吸引了上百名学者学生参加。大家欢聚一堂,感受中华传统在美国的别样之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自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赠送的精致苏式月饼,欢快的即兴舞蹈,丰富的趣味游戏,让大家彼此间更似家人,忘却了那份“佳节思亲”的忧郁。一位访问学者感叹道:“初来美国,背井离乡,恰逢佳节,本应思虑更甚,但这其乐融融的氛围,却让我看到了家乡的明月。”另一位访问学者表示,祖国的凝聚力不只体现在国内,更体现在海外游子之间,让人感到有华人之处,便是家之所在,同胞的饭便是团圆饭。

  为学者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和紧急援助是协会的一大功能。2019年8月,访问学者小敏(化名)在即将回国之际因一些意外遭遇,心理压力巨大,加上独处的惶恐,在协会微信群里流露出无助之意。协会发现后,立刻派工作人员联系小敏并登门看望,发现其问题严重后及时与其国内家人取得联系,并迅速组建了9人救助小队。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以最快速度联系、协调国内多家部门,并为小敏改签了最便利的回国机票。协会派工作人员一路陪护小敏,直至到华盛顿登上归国航班,同时还联系已回国的原协会成员到机场接机,直到小敏安全与其父母团聚。小敏康复后,在给协会的信中感叹道:“当我遇到危险与困难时,协会的老师与教育处的同志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同胞,什么是爱。”

  回顾协会成立以来的历程,现任会长王朝晖博士表示,协会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要扩大其在美国社区中的影响力,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同时鼓励到美国访学的学者当好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此外,继续完善协会这个平台,尝试建立各大学科的学部,并推动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简介:张斯琦,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刘雁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杜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林瑶,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博士。)

承载家长过多期待?
创设交流平台 搭建友谊桥梁(征文·跨越太平洋的记忆(27))
我和甄宜芬(征文·跨越太平洋的记忆(28))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