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在防病、抗癌、长寿方面功效突出,因此,当下有不少人就在通过走路进行锻炼,作为一个衍生品,微信赛步数也成为一种新式的社交方式。其实,步态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与某些疾病息息相关。那么,步态里暗藏着哪些健康密码呢?走路的正确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样的步态要注意
【螃蟹步】
一条腿总是往外侧伸,顺时针画着圈走路,打个弯儿以后又伸直,称之为螃蟹步。这是由于跟腱挛缩,足部自然悬垂导致的。足部不能主动背屈,足下垂患者双下肢就变成一长一短,走路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就不得不向外画圈或抬高腿,但他们的下肢肌力是好的。中风、外周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患者都可能出现螃蟹步。
矫正方法:戴足托或穿矫正鞋支撑脚踝,使患足正常背屈,保持双腿长度一致,也可进行牵伸或药物治疗来改善跟腱挛缩。中风患者可到医院采用神经促通手法治疗,椎间盘突出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企鹅步】
不敢大步流星,总是小心翼翼地迈着小碎步前行。帕金森患者全身肌肉僵硬,平衡协调能力差,走路时很容易摔倒,出于自我的保护,他们就走起了小碎步,以缩短步幅的方式来保持身体平衡,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还会手脚哆嗦。
矫正方法:重点训练平衡协调能力,比如可练习单脚站立、原地转圈、走直线等。当然,对帕金森患者来说,积极的药物治疗是不可少的。
【鸭子步】
患者脚底是一个平面,走路主要呈外八字,与鸭子的步态有相似之处。走路容易累,足底、小腿、膝部会感到疼痛,这可能是扁平足导致的。扁平足的主要症状是足弓消失,而足弓能使足部富有弹性,在吸收地面冲击力的同时起到支撑作用,一旦足弓消失,后果可想而知。扁平足会遗传,也可能由关节退变、神经病变等导致。
矫正方法:对于轻度扁平足患者,建议买一双有足弓的运动鞋穿,平时加强足跖肌训练,如用脚趾抓取毛巾、球,用脚尖站立等。情况较重者,如足跟痛、足底疼,可根据脚形取模定制矫正鞋垫,也可穿矫正鞋。
【芭蕾舞步】
正常人走路时应该是脚后跟先着地,但有些人走路却是双脚踮着脚尖,脚后跟不着地,就像在跳芭蕾舞。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可能会暂时出现芭蕾舞步,不需要过于担心,如果一直如此,则要去医院排查是否有脑瘫可能。脑瘫患儿大脑受损,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跟腱挛缩,会出现步态异常。
矫正方法:可进行跟腱延长术,改善跟腱挛缩情况,术后坚持康复训练,以防跟腱再次挛缩。
【拖把步】
走路步幅不一样长,两条腿不是交替着有节奏地前行,而是一条腿迈出去了,另一条腿拖了半天才跟上。椎间盘突出患者因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腘绳肌力量不够,会出现这样的间歇性跛行步态。
矫正方法: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可通过力学手法来慢慢矫正,而椎间管狭窄患者一般要做外科手术,再配合物理治疗。
这样走路锻炼等于白走
【在马路边走:对肺不利】
不少人习惯沿着马路边走路、跑步,然而这样走路可能等于“白走”。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曾召集119名60岁以上志愿者,他们或患有各类疾病、或身体健康,被随机分配伦敦牛津街(繁华的商业区)与相距不远的海德公园分别散步2小时。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健康与否,在公园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管软化显著,效果持续到散步后26小时。而沿牛津街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动脉硬化状况甚至恶化。
运动中人体肺活量会增加,在路边行走会呼入更多尘土及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会对肺产生影响,而且一些物质也会进入血管内,使得血管内膜在污染刺激下变硬变厚形成斑块。
【走前不热身:容易受伤】
很多人觉得健走运动量不大,因此忽视了走前的热身。然而不热身,不仅会因为暂时缺乏关节液而易磨损关节,而且身体关节没打开,活动受限,锻炼效果也不好。
【步子太大:拉伸韧带】
很多人觉得健步走就是要走得快,要大步前行。但这样走路容易拉伤大腿内侧的韧带,使双脚抽筋,而且无法达到提升走路速度的作用。另外,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含胸低头:影响心肺功能】
不少脑病患者通过有效的走姿训练,使大脑恢复了正常的功能,可见正确的走姿是多么重要。
含胸低头最容易带来疲劳感,还会影响心肺功能。低头含胸时,原本胸腔中肺部用于换气的空间受到挤压,使肺部的换气功能受阻。长期下来,人体就会很容易因此而造成缺氧而头晕。
【内外八字:容易伤膝】
内八字走路容易使更多压力积聚在脚外侧,增大了关节的压力,长久下来会导致腿部骨骼变形和疼痛,形成O型腿。
外八字走路,脚趾向外的角度过大,久而久之会让膝盖外移,双腿变成X型,甚至导致膝关节疼痛以及加速关节退化。
【走走停停:效果差】
有些人觉得厕所走几步,上下楼走几步,办公室里走几步,这也算走路锻炼了。虽然这样走有利于身体血液循环,比久坐强。但不是连续走的话,其实没有健身价值。
推荐正确的走路方式
【走路时段】
避免空腹长时间走路锻炼,防止出现低血糖等问题引发意外。走路锻炼建议至少在饭后30分钟以后进行,以免影响食物消化及引起其他问题。
【注意热身】
走路锻炼前必须要热身,做准备活动,“唤醒”身体沉睡的肌肉,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走路环境】
走路的环境要求是熟悉的环境,路况要好,光线一定要好。环境不熟、路况差、光线不好时走路容易受伤,尤其是踝关节扭伤。同时建议在绿化环境好的地段进行走路锻炼,更容易放松心情。
【走路强度】
走路锻炼强度需循序渐进,不要增加太快,而且走路的步数也不是越多越好。研究表明,每天走5000—10000步锻炼效果最好,1万步以上与1万步以内的锻炼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运动损伤的机会反而加大。
【走路姿势】
走路姿势非常重要,要求挺胸抬头,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保持脊柱中立位,步幅不要过大,步速比正常行走稍快,这样才能尽可能调动正常的肌肉参与,防止产生代偿动作而导致运动损伤。
【注意保暖】
雨雪天气时要停止走路锻炼。一是影响视线,二是路面湿滑,容易跌倒摔伤。另外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如雾霾天气,也不建议锻炼,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走路装备】
很多体育锻炼项目都有自己专门的装备,如跑步、羽毛球等。走路锻炼没有专门装备,但最好配置一些准备,最好穿宽松的运动服,弹性好,也利于活动。鞋子最好穿专用走路鞋,以舒适为主。
来源: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