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西马山县,沿着355国道下乡,除了异木棉的粉色花朵,一路最吸引人的,就是两边的山地自行车标识、民居上的运动主题漫画。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一面光滑的岩壁,上刻“生态马山 魅力环弄拉欢迎您”几个大字。
“‘弄拉’是壮话,偏远角落的意思。听这名就能猜到吧,在以前,弄拉是穷的象征,鸟都不愿飞来。”马山古零村弄拉屯屯长李华安告诉记者。
不过,弄拉现今已是山地马拉松的“最美赛道”,是山地自行车的“皇后赛段”,是国家4A级景区,是中国“体育+扶贫”模式的代表之一。不仅各种鸟儿来筑巢,全世界的人都来玩。
“村里人吃的大米,都是石头缝里的金银花换的”
弄拉,位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高寒石山区,“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
去弄拉的路上,记者本想数一数,这段盘山路究竟有多少个弯。数到20多个弯时,有点数不过来了,确实坡陡弯急,有的路段坡度超过45度,急转弯几乎近30度。每次转弯,都感觉黑漆漆的岩壁迎面扑来,坐在车里也下意识地左歪右倒忙着避让。
这路况真叫人心惊胆颤,司机却在上坡路上笑嘻嘻地打开了车前雨刷:“窗户擦一下,等下风景很美滴!”
抬头望,雾绕深山,云停峰顶,倒是美得很。
车停半山的一个大平台,是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和扶贫创业基地,整洁气派。看来,村民们住得不错。
“你要是看过弄拉以前多穷,都得佩服我们咧!”李华安说。
村里的老房子,全是依山而建的石头平房,每家两三间,连个正经门窗都没有,捡一排竹子编起来就顶上用,床铺就是个凉椅。刮起山风来,屋里也是呼呼地吹,只好在门口包塑料布来挡风。一到雨天,屋外下雨,屋里照样下雨,接雨水的瓶瓶罐罐摆一地,人都走不得。
吃也吃不饱,餐餐玉米糊,还一直往锅里加水。一个月,桌上见不到一两顿白米饭,一个红薯得几个兄弟姐妹分着吃。米贵啊!都说“村里人吃的大米,是石头缝里的金银花换的”,金银花比玉米值钱,但爬上山去采,不容易;挑出山去卖,更是难。
有多难?到镇上去,只有山间的羊肠小道,靠脚得走一两个钟头,何况还背着几十斤的金银花。
因为穷,跟屯里许多年轻人一样,20多年前李华安就外出打工,这期间有几个春节都没回乡。“从广东中山回来,平时车费180块,过节要收300多块,哪有这多钱!”在工地上,炸几根油条吃就算过了个年。
“现在过年最忙咧!”李华安说。
忙什么?
“旅游啊,接待啊,管理啊!你看这片停车场,那边下去我们还有个地下停车场,节假日都爆满咧!过年的时候,从山下就开始堵车咧!”
穷怕了的弄拉人,跟着致富带头人李荣光寻找赚钱门路。“靠山吃山,怎不换个思路搞生态旅游呢?”
2008年底,村民以山林土地入股,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旅游合作社——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
加上扶贫政策的帮助,村里封山育林、硬化道路、完善设施、打造景点……村民们告别了原始的刀耕火种,搬出破旧石屋,住进水泥楼房。年轻人回来了,就近找活干。2018年,弄拉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3500元增加到19000元。李华安也回来做了合作社的副理事长。
最近几年,李华安都是在山上过的年。因为春节来弄拉的游客特别多,一到大年三十下午5点,一家人吃完“年夜饭”就赶着上山,指挥交通,保障安全。春节放假工钱高,每天能拿150元,正月初一是200元,屯里有空的人都上山帮忙。只要人勤快,不愁没活干。
李华安说,以往,金银花是山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旅游就不一样了,游客年年来,吃住行游购都要花钱,“有得赚咧!”
“哪想到还能办这么大场面的国际比赛!弄拉现在寸土寸金咧!”
弄拉为什么游客这么多?
还得从一场顶级国际体育赛事说起——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简称“环广西”)。
“环广西”跟马山本来没关系。2016年,马山办了首届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拿下“中国山马赛最美赛道奖”,头一回尝到了甜头。第二年,马山县主动去自治区体育局争取,要让“环广西”经过马山。
“本来只是想着,考察团来了,我们要展示马山的美,那就带他们去弄拉看看吧。”马山县委常委、副县长黄子江回忆。
没想到,这一看就对上了眼。
自治区体育局随后拍板,“环广西”要经过马山,而且就要选弄拉上山的这段路,最终的颁奖台设在弄拉半山的大平台。
黄子江却有点担心了:这段路,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万丈深渊,开车上去都费劲,还要骑自行车拐来拐去地搞比赛,能行吗?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不就是体育强调的更高更强更快的精神嘛!”黄子江说,山地自行车比赛要的就是有难度、有挑战性,弄拉赛段正好可以拉开参赛选手们的距离,合适得很。
果然,第一年举办,弄拉赛段就被评为“环广西”的“皇后赛段”。第三年,主办方提出,该赛段还要继续延伸1.4公里。
比赛一办,弄拉火了,马山火了,连看热闹的马山阿婆也火了。
2017年10月22日,壮族阿婆蓝美勤要去镇上碾米,发现封路了,一问才知道有比赛。
“踩自行车比赛?这有什么好比的?还是个世界级比赛?就在我家门口?”蓝阿婆也想看看热闹,可是马路边人太多,都快没地方站了。蓝阿婆腿脚好,索性爬上了树打望。
“好快哎!我等了40分钟,他们唰一下,就飞过去了!比小汽车还快咧!跟平时踩的车真不一样啊!”蓝阿婆在山里活了一辈子,爬个树不算什么,她做梦也没想过,自己站在树杈间看比赛的照片传到网上,成了网红。网友纷纷留言:“阿婆厉害!”“注意安全哈”“强势围观”……
更多人问:这是哪啊?
蓝阿婆更没想到她为马山做了活广告。
弄拉屯的李富宁前些年逃离大山,一直跟着项目队在全国各地打工。有一天,他在电视新闻上看见了弄拉。
“老家搞这么好了!”李富宁喜得回了屯,当了停车场收费员,也在合作社干出纳,成天就在山里转。大山,在他眼中不再添堵了。“以前总盼着,弄拉要是通上水泥路就好咧,哪想到还能办这么大场面的国际比赛!谁还敢说我们穷?弄拉现在寸土寸金咧!”
“大家都看清了,马山的山也是马山的宝咧!”
不过,比赛热闹归热闹,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攀岩……这些老乡们听都没听过的新鲜玩意儿,能带马山脱贫吗?
在贫困县,危房改造、找水打井、硬化道路、兜底保障……都得花钱,搞体育赛事,这不是浪费钱吗?
“哎,不得不得!”黄子江一脸自信。几年下来,体育赛事搭台,脱贫攻坚唱戏,马山人渐渐不生疑了,路子走得对嘛!
“不信?你再去羊山村看看。”
2017年,羊山村利用上级部门的拨款——村集体经济扶贫资金320万元,成立羊山合作社,准备搞养殖。“农村人嘛,就会养养猪啊牛啊的,我们早早就找好了合作销售的公司。”村主任黄俊源心里有数。
可就在那年,山马赛办第二届,中国登山协会提了个建议,羊山村这片的山,自然岩壁多,适合搞攀岩。当时马山县已初步形成“体育+文旅+扶贫+县域发展”的思路,表示支持。
村民们搞不懂:“山立在这都多少年了,攀岩是个啥?”“听着好洋气,跟我们山村有关系?能赚钱?能比养猪实在?”
很快,外面的公司找上门,合作搞攀岩。公司负责开发运营,合作社有保底收入。往后要是效益提升了,分红还会涨。
村两委议来议去,提交村民代表表决,大家觉得可以试试:先不搞传统养殖,搞攀岩。
“想不到啊,还真有攀岩爱好者来,全国各地的都有,特别是一连串赛事举办后,马山建设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名头响得很!”黄俊源说。
2017年,攀岩精英挑战赛后,英国选手艾彬对媒体说:新开发的岩壁非常好,而且它有仰角,下大雨也不会被淋,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比赛,希望当地能举办更多这类活动。
2018年5月,国际登山联合会欧洲代表阿伦·安妮朱丽亚在出席攀岩大师赛时,也对马山的自然岩壁赞不绝口。
在国际上获得认可,马山人更有劲了。
到今年10月上旬,攀岩小镇已开发完成22面岩壁、553条攀岩线路、6条登山栈道、9个攀岩平台和2条飞拉达线路,游客那叫一个多!
黄俊源指了指窗外的山:“这有好多天然岩壁,我们建攀岩小镇,不是砸一大堆钱进去生造一个环境,是利用老天爷给的资源,不开发才是浪费咧。”
去运营公司做工、装修房子开民宿、卖马山土特产……来钱的路子多起来,更多村民从观望转为主动参与。“大家都看清了,马山的山也是马山的宝咧!”
现在,羊山村户户住上了楼房,合作社有分红,土特产很抢手,开民宿也赚钱,中国人外国人都来。黄俊源说:“吃过晚饭,去看广场舞吧,老外和村民一起跳呢!大人小孩笑得肚子疼。”
“我脱贫了,你们要来评议哟!”
羊山村的徐兰艳就跟外国人跳过广场舞。
“每天晚上,村里大舞台前跳广场舞,客人都来玩。我还和攀岩爱好者一块过过年咧!”徐兰艳说。
记者问起她家生意情况,徐兰艳答:“节假日都不够住咧!”她指着隔壁一幢2层半的楼房说,“本来我是给民宿老板打工,生意太好,所以我自己的房子也有6间入股拿来当客房了,合同签了30年。”
徐兰艳以前年年发愁:玉米卖不出好价,丈夫在外打工苦得很,两个娃上学花销大,家里还有一位瘫痪的老辈,一家人生活怎办?如今,她每天只需打理民宿,得空跳跳广场舞,还交了一些外国朋友,“钱挣到咧,开心的事也多咧。”
“刚开始,我还怕一年里比赛就那么些天,剩下的日子没人来,不还要种玉米吗?现在我完全不怕咧,训练队一批批来,节假日周边游的客人更多,有一对法国夫妻还来我这住着写小说咧!”上次,有客人觉得马山的米好吃,是隔壁村产的,一下子买走了几百斤。徐兰艳想,这好啊,今后还可以经营些家常便饭,也能挣点钱。
在以攀岩小镇为中心的环古零弄拉景区,旅游消费占比达80%。“体育+扶贫”带动马山县贫困人口脱贫率达20%以上。
群山连绵,乘数效应辐射到各个村。
紧邻羊山村的乔老村,也是体育赛事经过地段。以前,村里连家米粉店都没有,现在已建起了3家三星级农家乐、6家旅社、1个儿童游乐场和1座现代农业观光园,还打造了五星级的汽车露营地。
乔老村曾有个“四大天王”的名头,“天王”们早起就灌酒,家里穷得叮当响,就炒几粒黄豆下酒,一醉一整天。这几年,“天王”们见别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也不甘落后,再没人醉倒村头了。村里最后几家贫困户都主动要脱贫。他们找到村支书潘宏贤说:“我脱贫了,你们要来评议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