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领路者亦是架桥人

凯思·博内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29日   第 11 版)

  在我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身份——做过科学家,出任过大学校长,也担任过政府的顾问。但是对我而言,其中有一个身份尤为重要:我是一名教师,曾在牛津大学教过20年的物理。

  因此,1年前,当我获邀为一批即将奔赴外国、在不同国家大学和社区工作的孔子学院新老师授课时,我欣然应允。我的任务是帮助这些新老师了解他们即将面临的挑战以及了解学生会如何看待他们。

  于是,我和孔子学院总部的工作人员来到北京附近的一所大学,看到的情景是一群汉语教师正兴奋地谈论着未来即将面对的工作。我一边向他们介绍在异国他乡将会面临的挑战,一边仔细倾听他们的故事。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决定出国教授一两年的汉语是一种立志传播中文,建立人与人之间沟通之桥的坚定承诺。

  我告诉他们,英国作家约翰·勒卡雷说,学习外语是一种友谊的行为。事实确实如此。对我而言,学习中文帮助我打开了与那些神交已久的中国科学界朋友的友谊之门。

  我与中国同事和朋友度过的时光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没有什么语言比说“这是我的老师”更饱含敬意,也没有什么语言比说“这是我的学生”更充满着骄傲和亲近。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着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的理事长。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为传播汉语和分享中国文化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学生包括大、中、小学校的莘莘学子、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家长以及希望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商界人士。

  于是,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们成为了社区的新朋友,把工作的异乡当作了自己的家乡。我所认识的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们的工作地点不仅仅是在教室里。他们与当地商会和市政府共同努力,帮助小微企业了解如何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商务会谈,如何使用基本的商务汉语等,得到了这些企业的高度评价。正是那些想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理解桥梁的优秀教师让许多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并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以竞争性的思维来描述国与国的关系。实际上,每个国家都由具体的个体组成,每个国家的个人和家庭都有着相似的希望和梦想。

  克服了语言障碍,消除了文化误解,我们便能看清彼此的共同之处。当我们学会外语,用心倾听之时,我们就会发现大家都是这个星球上的公民。

  我要对孔子学院成立以来所有辛勤工作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这个群体之所以重要,正是在于他们那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我亲眼见证了他们的诚心诚意:谢菲尔德大学曾经发起过一个公益项目,参与者们需在峰区徒步,为谢菲购置新的医用扫描仪筹集资金。于是,孔子学院的老师们就徒步50英里,穿越山丘,为了他们这个在海外的新家所急需的设备而奔走操劳。

  当那些老师离任回中国时,他们带走的是与学生相处的回忆和这种联系赋予每个人的改变。

  世界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曾言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朋友“自远方来”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月。现在这样的旅程坐飞机可能只需要1天,但人与人之间通过相处而建立联系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这点不会因时代而改变。

  当我还是一名很小的学生时,学校的校训是“欲成领袖,先做桥梁”。50年后,我终于意识到了这句话里饱含的智慧,更加意识到我们的世界是多么迫切需要桥梁。孔子学院的工作就是搭建沟通的桥梁,能够见证这一切,我感到非常荣幸。我相信,开创这项工作的灵感一定来自于那些相信和平始于理解、尊重和友谊的人们。

  下一个50年,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现在的我几乎无法想象。甚至15年的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诸多重大变化,其中一些会考验人们之间的关系纽带。但是,当我抱着我亲爱的小孙子——爸爸是英裔美国籍,妈妈是中国籍,祖父母也是来自不同国家,我最诚挚的希望是,我们将选择和平,并将彼此视为人类同胞。我孙子的中文名字意为 “桥梁”。我们有责任继续建立理解之桥,造福世界和中国人民。

  因此,我对全世界孔子学院的教师表示敬意,是他们的努力与奉献使这一切成为现实。

  (寄自英国)

  (作者为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成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谢菲尔德大学前任校长。)

当华裔青少年遇见中华传统文化
因医结缘汉语 孔院助我圆梦
我爱中文学校
领路者亦是架桥人
3张纸的故事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