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1月09日 星期六

“让人颤栗”宜写成“让人战栗”(杜老师语文信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09日   第 05 版)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古代的陕北某地,是一个听后让人颤栗的词。”请问其中“颤栗”的写法妥当吗?谢谢!

  陕西读者 王邵虎

  

王邵虎读者:

  2001年颁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规定,“战栗”为推荐使用的词形,“颤栗”则作为异形词予以淘汰。打那以后,《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都只收“战栗”的词条,而无“颤栗”的词条。在主流网站观察,“战栗”的写法占明显优势,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写法。因此,提问中“是一个听后让人颤栗的词”宜写成“是一个听后让人战栗的词”。

  与此相关,“颤抖”和“战抖”是同义词,工具书上都有词条,都可以使用。例如:

  (1)手术后,一名75岁的老奶奶终于见到久违的光明。她喜悦的声音在颤抖,拉着医生的手也在颤抖。

  (2)老爷爷在家人的搀扶下,用颤抖的手敬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军礼。

  (3)他非常激动,胳膊和双手一直不停地战抖。

  (4)看到孩子冻得浑身战抖,老李忙把大衣脱下来给孩子穿上。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颤抖”用量比较多,“战抖”用量较少。

  还有,“打战”跟“打颤(dǎ zhàn)”是一组异形词,《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推荐使用“打战”的写法。讲求规范的媒体也多采用这种写法。例如:

  (5)那时,寒冬腊月天,船夫们一边喊着号子升起风帆,一边冻得牙齿打战。

  (6)他们手脚并用爬了上去,顿时感到头晕目眩,心突突地直跳,双腿打战,但他们没有退却。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领事服务 如约而至(领事服务)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和我的祖国(32)·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让人颤栗”宜写成“让人战栗”(杜老师语文信箱)
南苏丹习俗(礼仪漫谈)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