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我的赤子之心永恒不变(我和我的祖国(31)·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薛瑞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02日   第 05 版)

  图为英国爱丁堡大学两位教授(右二、右三)在江苏南京先声药业参观考察。
  薛瑞勇摄

  我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那时的福清侨乡已经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父辈们吃苦耐劳、努力向上的言行和举动,在我脑海中刻上深深的烙印,也培养了我刻苦学习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2004年,我得到一个去英国自费留学的机会,开始了新的人生。初到英国,身处异国他乡,一切都感到非常陌生,又因为英语水平差,常常闹出笑话。好在一些当地人对我热情相待,使我很快过了语言关。那时候,我周围的当地人会讲中文的虽然不多,但他们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非常好奇和向往,总有人与我探讨一些有关中国的话题,并向我询问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这样的日子,让我感到既充实又美好。

  经过10年的工作积累,我在英国逐步站稳了脚跟并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还在英国的一些华人社团担任职务。特别是由我创立的英国苏格兰华人青年会(原福建青年会)活跃在英国的主流社会,还成为了英国华侨华人社会中一支引人注目的青年人社团组织。

  近年来,我参与了很多当地社区的活动,积极为中英之间友好往来牵线搭桥。因此,我作为英国闽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华侨华人代表,参加了中国侨办和中国侨联组织的侨领研习班,还参加了中华海外交流协会国情研习班。我越来越认识到,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最强而有力的依靠是自己的祖国,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让我们在海外有了更多的自信、更多的底气。

  近几年,我时常往返于中国和英国之间,积极促进中英之间在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一开始,我做的主要工作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如在英国举办中国文化展,让英国民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现在,我做的更多的是“请进来”,将英国的技术、资金、人才引进到中国,推动合作、实现共赢。我认为这是回报生我、养我的祖国最好的方式。2016年,我作为英国华侨代表,出席了闽商大会;2017年,我受邀到东北老工业区吉林省考察,意在加强中国老工业区同英国北方工业区的联系交流;同年,我邀请了数位北京著名国画家访问英国爱丁堡,希望促进中英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2018年,我为北京市政府代表团访英牵线搭桥,促进交流合作;2019年,在我的推动下,北京市八一学校和爱丁堡大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我看来,如今的中国是一块兴业的热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拥有蓬勃发展的劲头。

  今年8月,我又回到了祖国。这一次是跟随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学院负责人和教授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到江苏南京、福建福州和莆田等多地参观考察了一些大专院校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教授们纷纷感慨中国的发展速度和人才培养机制,同南京大学、闽江学院、莆田学院、莆田妈祖国际健康城达成合作意愿,还同江苏、福建等有关政府部门和高新企业达成共识,将在生物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医学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

  在我看来,华侨的“侨”,也是“桥”,我们在海外生活、发展的过程中,总能成为沟通中外两地的桥梁,促进祖国与住在国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现如今,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中国与世界多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英国不仅是“一带一路”重要参与国家之一,而且中英关系正处在“黄金10年”之中。这对于侨居在英国的我而言,有了大好的施展机会,今后我将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中英间的交流合作,继续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我的一份力量。这是因为,祖国时刻在我的心中,无论我身在何处,这颗赤子之心将永恒不变!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美丽富绕!

  (作者为英国苏格兰华人青年会会长)

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中国展商(海外纪闻)
我的赤子之心永恒不变(我和我的祖国(31)·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增强“海外务工四个意识”(领事服务)
“紧握”与“把握”的用法(杜老师语文信箱)
基里巴斯习俗(礼仪漫谈)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