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戴小华:书写独一无二的家国之书(海外华文作家研究)

张 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0月17日   第 07 版)

  戴小华

  近日,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戴小华的散文精选集《因为有情》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距离她引发巨大反响的长篇纪实性文学《忽如归》不过两年时间。如果说《忽如归》充分体现了戴小华的家国情怀,《因为有情》则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如何在山川行走和民族国家中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坐标。戴小华三十余年的创作充分展示了她作为一个具有明确自我追求的都市新女性,是怎样从小家出发,逐渐走向了与更多人群、更大世界相连通的生活道路,她的创作呈现了女性个体和社会历史、民族国家之间的内在关系。

  几次见戴小华,都是在笔会上,她身上散发着从容优雅的气质。后来读了她的作品,更从这位美丽聪慧的女性身上看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格局和家国情怀。戴小华出生在台湾,后定居吉隆坡,在美国获得公共行政硕士学位。1990年,在马来西亚和中国民间还不能自由往来时,戴小华因自己的创作成就被国内大学邀请,成为官方批准的第一个公开正式访问中国的文化使者,这次访华也被称为中马的“破冰之旅”。戴小华多年来行走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为多地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戴小华特别对自己的祖籍沧州有深沉的情感,她讲到“沧州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也成为流淌在戴小华血液里的巾帼侠气。正如她在《我的中国梦》中讲到, “血缘和文化不是一种可以任你随意抛弃和忘记的东西。当我明白了这些,我也终于找到了我梦中的家园,也就是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戴小华的作品找到了个人与社会、与时代、与民族相嵌的连接点,汇入时代的洪钟大吕之中。戴小华1986年以一篇《阿春嫂》荣获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散文奖,从此步入马来西亚文坛,以反映当时马来西亚股市风暴的剧作《沙城》一举成名。她的作品涉及戏剧、评论、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杂文等。2008年6月,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册封有功人士,戴小华被授予“为国服务荣誉勋衔”。现在戴小华已有24本专著、53本编著相继问世。有些文章还被译成英、法、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

  戴小华不但是知名华裔女作家,还是一位国际社会外交家,中马外交的文化使者,华文社团的卓越领导人。从她的社会身份就可以看出她的宏大格局和理性视野。《因为有情》也节选了部分评论文章。戴小华总是积极介入时代的现实问题,对妇女问题、儿童问题、教育问题、移民问题等都有独到见解。作为一位积极关注现实生活,试图为时代画像的女性,她的写作不是常见的“茶杯文学”“小女人文学”,而是大气的理性之作,特别是她对妇女解放之路写过一系列文章,指出女性要能够“居安思危”,指出女性多重角色的矛盾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妇女问题的核心。她的视野开阔,纵横捭阖,直面现实,关心社会,精到肯綮。这种多元、理性而包容的写作特色,展示了她宽广的思想格局和对社会深沉的责任感。

  戴小华的作品最难得的是那种俯仰天地的气质和深沉悲怆的家国情怀。《忽如归》描写了在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台湾家庭的故事。戴小华的大弟戴华光为了两岸统一,放弃在美留学,放弃爱情,被台湾当局判了无期徒刑,后被减刑出狱以后,戴华光没有选择留在台湾从政,而是回到故乡大陆。《忽如归》中有两个故事特别感人,一个是在儿子身陷囹圄的时候,母亲不惧权势,披着白布背心,到台湾当局立法机构门口静坐,拖着老病之身定期到绿岛监狱探视。另一个是戴小华的母亲在台湾突然辞世,为了让母亲落叶归根,戴小华在7天之内,克服重重困难,将母亲遗体由台北运回沧州老家,其家国情怀令人动容,其知难而上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正如陆士清评论她是“笔卷当代风云”。戴小华的小说深沉浩荡、朴实动人,在动荡时代里个人与民族命运紧紧纠缠,感人至深。

  戴小华不断超越自己,成就自己,以到达更高更宽广的境界。戴小华以女性的力量温柔而坚定地在海外华文文学史书写下了独一无二的“家国之书”。

戴小华:书写独一无二的家国之书(海外华文作家研究)
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文学聚焦)
海外华文作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创作谈)
中国航展的形象诗史
责编:杨 鸥 邮箱:wenxue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