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首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北欧国家。丹麦驻华大使戴世阁成为“我在中国当大使”栏目采访的第一位北欧国家大使。
北欧人的“较真”,在我们与使馆联系之始便深有体会。采访提纲的每一个用词,采访问题的顺序安排,现场布景的预留时间……每一个细节都与使馆方面反复沟通几个来回才得以确定。
在采访准备阶段,我们也提前做了大量“功课”——从简约、自然、人性化的北欧设计风格,到童话、自行车、现代艺术等丹麦特色,甚至大使的年龄、爱好、工作经历,我们都进行过了解。
为了让受众在细节中更真实感受到中国与丹麦友好交往的温度,在众多素材中我们首先将镜头对准了丹麦驻华使馆这道亮丽风景线。在采访之前,就听闻丹麦驻华使馆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采用的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布局模式。
当我们栏目组一行4人来到这处东三环闹中取静的“四合院”时,更是深刻感受到它是如何将丹麦的功能主义理念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在一起的。门外,是灰墙、胡同、庭院,充满了东方审美趣味;门内,铁艺雕塑、线条壁画、单色吊灯……极简的北欧风格渗透在馆内的每一个设计细节中。在这里,东西方文化得到完美融合。
东西文化的碰撞又会在大使本人身上产生怎样的反应?北欧文化的精致与严谨是我们镜头首先捕捉到的关键词。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戴世阁。灰白的头发、笔挺的西装、年逾60岁却保持得很匀称的身材、握手时优雅的举止,这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忙着架机器、调角度、选景别、布置采访现场时,大使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旁逐字逐句地梳理采访提纲,不时拿起放在笔槽里的钢笔勾画标记,神态十分专注。
在中国担任大使的近4年时间里,戴世阁也用这样专注而细致的态度观察着中国,寻找着丹麦与中国的共同点。丹麦以现代艺术享誉世界,我们的采访从中国故事的惯常叙事中跳脱出来,另辟蹊径追问大使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看法。而大使的回答也令人惊喜,他发现现代艺术在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举世闻名,但中国文化尤其是现当代文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通过展示戴世阁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现”,我们希望为世界观察中国的发展变化提供更多新的视角。
每位驻华大使都是认识中国发展变化的一扇窗口,窗口的大小、朝向以及网格的疏密决定着看到的景色。当我们打开越来越多扇窗户时,世界就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也会更加频繁深入。寻找并放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情感共鸣点,也正是“我在中国当大使”栏目的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