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红火的旅游业 欢悦的好生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25日   第 07 版)

  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开城仪式上,游客们翩翩起舞。
  新华社记者 赵 戈摄

  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宝石滑雪场,三位单板滑雪爱好者正尽情玩耍。
  康毕力格 摄

  在海南三亚市南山景区,黎族阿妹和外国游客跳起竹竿舞。
  陈文武摄(人民图片)

  游客在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生态漂流区体验漂流。
  向红梅摄(人民图片)

  贵州省贵阳市泉湖公园内的“天空之镜”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游玩。
  刘朝富摄(人民图片)

  小导游在河北秦皇岛市天下第一关城楼为游客讲解。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中外游客骑骆驼观赏甘肃敦煌大漠秋景,体验浓浓的丝路风情。
  王斌银摄(人民图片)

  游客和陕西省西安市民在大唐西市开设的“隐市”暨中秋灯会欢度佳节。
  王 健摄(人民图片)

  在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所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已超过10%。”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天,旅游已成为中国人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被列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

       

  出门旅行已成寻常事

  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张思禹正在自助通关:刷指纹、刷护照、人脸识别……10秒后,他就通过了自助通道。接下来,他将要度过12个小时的航程,抵达美国纽约进行自助游。

  12个小时的通航时间,可以跨越太平洋,拉近地处东西两个半球的两个国家的距离,这在以前很难想象。上世纪80年代,张思禹的奶奶卢红霞乘坐火车从北京前往江西庐山旅游所需的时间,就远远不止12个小时。作为小学教师,她每年有寒暑假期,可以游山玩水,她用老式的海鸥相机留下了许多黑白老照片。“早些年还需要单位开介绍信。”卢红霞说。除了外出旅游,她也走遍了北京的各个景点。那时门票是一方小小的纸片,北海公园1角,孔庙2角,北京植物园3角,大钟寺2角……已经85岁的卢红霞还清晰地记得这些景点的票价。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旅游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张思禹也在爸爸妈妈带领下去全国各地旅行——北戴河、宁波、成都……翻儿时的照片,张思禹感慨万分。“那时主要还是乘火车出行,和现在的高铁相比,火车速度虽然慢,但大家在上面玩得也很开心,像是一个移动的房子。”张思禹说,“我还有一个亲戚,当时是商业系统的采购员,每月都可以出差,参加各种订货会、展销会。他在工作之余,常常会顺便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如苏州拙政园、杭州灵隐寺,还有庐山、黄山以及黄果树瀑布等,隔段时间就拍回一些纪念性的风光照,给我们小孩子带旅游商品,很是令人羡慕。”

  如今,旅游已是寻常百姓家的寻常消费。这背后折射着时代发展的踪迹,也是中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印证。

  “说走就走”足迹遍全球

  今年中秋节,来自湖南的周思齐手持新版普通护照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程前往印度尼西亚旅行。“几天前刚订下机票,找个免签国家,可以随时出发。”周思齐说。

  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背后,是越来越开放和便利的出境签证政策——目前,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可免签或落地签前往71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就是其中之一。而在14个与中国互免签证的国家中,有13个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实现的。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国对中国人来说,是大事难事。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发展才迎来春天,也为普通百姓走向海外提供了契机。1983年11月15日,第一批内地公民共计25人从广州出发前往香港旅游探亲,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团(出境旅游团)”,广东地区的“港澳探亲游”也因此成为出境游的开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公民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相继开放。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业务正式开启。进入21世纪,黄金周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加上交通工具和签证政策日益便利,出境游已常态化。

  70年,中国人出境游越来越频繁,足迹越来越远:从东南亚到整个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最后到达南美洲和南北极。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数也持续增长,从1995年的0.05亿人次增至2018年的1.5亿人次,稳居世界第一。

  旅游商品焕发生命力

  今年3月,苏州博物馆在烟雨江南点燃了一把“火”:一场以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为主题的春茶“派对”在短短6天内吸引了2.6万人参与体验。这场“派对”的主角,正是苏博与天猫新文创和八大茶叶品牌联名推出的系列春茶产品。从桃花流水之间、穿越时空之间,再到诗情画意之间、山水画卷之间,苏博的建筑外观及四大才子的IP形象被融入一方小小茶盒上,令游览者爱不释手,纷纷购入囊中。

  过去,提到旅游商品,人们脑海里最常浮现的是帽子、扇子、茶杯、背包,或是一些景观和文物的仿真品,全国各地千篇一律。不论是从观赏性还是文化性来说,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故宫博物院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比剪刀手的乾隆、印着“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眼罩、写着“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折扇……一改故宫严肃沉闷形象的文创产品受到大众热捧,也塑造了故宫这一超级IP。

  旅游商品发展就此迎来一个拐点。人们惊异地发现,旅游商品不止是死板的纪念币、纪念章和马克杯,它们可以装进历史、文化和创意,变得鲜活起来。近年来,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颐和园等也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入驻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无论身处何地,游客再也不用担心看到中意的旅游商品却无法随身携带。

  从单调乏味的旅游商品到充满创意的文化产品,变化的不仅是商品样式,更是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审美观和文化观。

  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

  40年前,邓小平登临黄山,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由此掀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40年来,黄山实现了一次次跨越,成为全球首个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顶桂冠于一身的景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黄山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旅游品质革命”,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

  同为中国景区代表的杭州西湖,自古就是名胜。2002年,西湖宣布取消门票,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同时,环湖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向中外游客展现了西湖坚守与开放兼容的动人风貌。西湖还带动了杭州从 “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从观光游到休闲游的转型,成为全国景区创新发展的范本。

  旅游景区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统计,中国目前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00多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6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10个。

  旅游景区已从数量增长阶段发展到追求精致的高品质时代。以黄山、西湖、长城、故宫、兵马俑为代表的经典景区对广大游客依然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以乌镇、古北水镇、宽窄巷子等为代表的文化休闲度假景区热度持续增长,以华侨城、宋城、长隆、海昌等为代表的主题公园特别受到年轻游客的欢迎。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要看美丽的风景,更要体验目的地的美好生活。中国旅游景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一直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路上。景区未来将向多元化发展,通过文化、创意、科技等融合创新,开发丰富多彩的业态,来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魅力中国笑迎八方客

  吃川菜、听川剧、看大熊猫、喝茶嗑瓜子……在成都街头,总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外国游客体验当地巴适的生活方式。2018年,成都接待入境游客34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入境旅游收入达14.5亿美元。

  成都火爆的入境游只是中国入境游市场的一个缩影。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中国入境游市场稳步进入缓慢回升通道。2018年,中国入境游人数达1.4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是主要客源国。

  当海南岛的游客在沙滩尽享冬日暖阳时,身着厚重羽绒服的游客正在吉林欣赏银装素裹的雾凇景观;当东海渔船在朝阳下满载而归时,新疆塔里木盆地还沉浸在一派夜色茫茫中。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不同地域也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都是中国的魅力所在,更是吸引国外游客的重要原因。

  2012年至2013年,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拉开了中国与相关国家互办、共办“旅游年”的序幕,创立了以旅游活动支持国家外交大局的新模式。中美、中印、中澳、中国—中东欧、中国—欧盟等多个旅游年相继举办。“旅游外交”已成为中国加强和世界其他国家联系与交流的重要纽带。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相继走出国门举办旅游推介会,传播城市特色,吸引海外游客。

  1978年,中国入境游人数只有180.92万人次,如今已增长77.9倍。中国,正以热情的姿态,真诚欢迎更多八方来客。

  红色旅游涌动爱国情

  “作为一名红色旅游讲解员,向游客讲述延安故事,是我的光荣使命。”延安市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冯博文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热潮涌动。红色主题博物馆、红色主题景区、革命老区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等最热门,延安、井冈山、遵义、西柏坡等地是客流量最大的经典红色旅游目的地。可喜的是,红色旅游的游客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青少年已成为最大的需求群体。

  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从瑞金到韶山,从延安到广安,从红岩村到西柏坡……自2004年,国家出台了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红色旅游已走过15年蓬勃发展的历程,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产生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做大红色旅游市场主体、开发红色旅游特色商品、促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拓展了振兴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爱国主义。

  中共十八大以来,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不断攀升。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达51.7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旅游扶贫带来好日子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曲奥乡太阳沟村的很多牧民,如今放下了牧鞭子,干起农家乐、藏家乐、牧家乐,从“卖牛羊”转到“卖山水”,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甘南州近年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推动旅游扶贫。近三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有雪山、冰川、神山、圣湖、原始森林和深厚的藏文化资源,已初步建立从沿江到沿湖、沿线到沿边、湖泊到冰川、陆地到空中、原生态到现代化的旅游线路,旅游扶贫成效明显。今年上半年,通过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参与项目建设,带动全市4170名居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解决景区周边786名贫困群众的就业。

  甘南、山南所在的地区属于“三区三州”。“三区”是西藏自治区、青川滇甘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些地方都是深度贫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但旅游资源富集,其独特性和差异性对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旅游是“三区三州”实现脱贫的好路径。今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推出“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包括“丝路文化经典线”“边境极限体验线”等多条主题线路,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观。

  中国旅游扶贫政策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短短几十年,旅游扶贫成效显著,一方面使得中国许多贫困地区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位于贫困地区内的高品位风景区陆续被发现,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同时为贫困地区经济注入新活力,带动了其他产业迅速发展。

  本版撰稿:赵 珊 何欣禹

红火的旅游业 欢悦的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