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8月28日 星期三

巢湖之滨的“心意”与“新意”(筑巢引凤·创新创业基地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28日   第 10 版)

  安徽合肥生机勃勃的创业园区。
  资料照片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引才引智方面实招频出,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也为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追逐梦想搭建了广阔舞台。

  风好正扬帆。对于有志于创业的海归来说,如今国内积极建设的留创园、人才城、创新产业园、海归小镇等无疑是带领团队入驻的优先选择。

  落实引才举措、汇聚完备的软硬件设施、打造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数众多的海归创新创业基地各具特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本版自今日起推出“筑巢引凤·创新创业基地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 者 

  

  他乡是故乡

  今年1月刚刚回国的朱少成,在心底把合肥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个来自江苏的小伙子,现在浑身上下满是干劲。从法国里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国的第一站,他就选定了合肥。

  团队另一位负责人张乐也是一位海归,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在读博士。在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中,硕博士成员占到1/3以上,接近一半。

  接受记者采访时,朱少成正忙着一项对团队极为重要的技术攻关。

  自动升降式办公桌,是他与团队最近主要的研发产品,其中应用了公司的关键技术产品谐波减速器,针对的是办公桌升降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如何把噪声从60分贝降低到50分贝,再从50分贝降低到40分贝,几个数字之差,却对结构、材料、设计与强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升降办公桌,朱少成与团队的技术产品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可穿戴式康复机器人、轻负载机械手臂、食品包装用并联机器人以及小型桌面机器人,等等。

  将朱少成吸引到安徽的原因,是合肥在招才引智方面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良好的创业机会源于引才平台的搭建。去年10月,合肥国际人才城正式“开城”运行,展示出这个巢湖之滨的城市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的决心。在提供政务服务、带动双创孵化、链接社会资源等诸多方面协同发力,合肥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朱少成一样的海归,来这里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吃下定心丸

  经历24小时的等待,某公园景观湖的水体清澈见底。

  同样,在经历24小时后,某河道700余米长的支流COD、TP等多项污水指标快速下降,一周内水质达到Ⅴ类水,透明度实现40厘米以上。

  这其中大显神威的是夏文杰及其团队独立自主研发的生物针膜水质提升技术。

  在美国加州能源环境研究院(加州理工学院能源环境研究中心)担任研究院的夏文杰,拥有一支由海归博士和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生组成的技术团队。夏文杰告诉本报记者,除了生物针膜技术和蓝藻资源化,团队的核心技术是生物合成和生物群落演化,他们也是国内外为数不多的在这两个领域完全使用独立研发的生物技术的科研团队。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蓝藻一直是很难处理的问题,根源在于资源化成本太高。”接受采访时,夏文杰的国际航班刚刚降落,他要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说话语气带着些许急促。

  夏文杰告诉记者,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资源化技术追求的目标是“处理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独有专利技术由蓝藻转换到生物活性剂,目前相关产品已涉及日化、农业、石油、环保等行业,为解决蓝藻难题给出了一个令人期待的答案。

  不久前,合肥国际人才城相关负责人还与夏文杰团队一起,在合肥考察了铁创大厦、科技实业园、明珠产业园,目的就是为了给环保科技项目选择合适的厂房和办公用地。

  与朱少成一样,夏文杰也不是安徽人。他来自湖北,合肥当地多项贴心的创业服务,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比拼“橄榄枝”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张文禄,是所在创业团队中唯一的海归,他曾担任过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

  目前,张文禄的团队正在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OpenLab高性能计算仿真平台,主要运用于军工、航空航天、可控核聚变、科研院所等领域。

  完成平台的基本功能搭建后,张文禄希望在技术层面可以进一步做好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用户不需拥有昂贵的工作站、不需要忍受机器噪声和散发的热量,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就能够运用自己团队设计的产品。

  “我希望我们团队能做出更‘偏向互联网’的产品。用户实际上只需要一台能够打开浏览器的电脑,也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可获得成本也会降低不少。”张文禄说。

  融资,是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人才城已协助张文禄团队先后对接投资机构和合肥的特色品牌活动创谷汇年度盛典,为创业团队争取资金支持。

  如今,合肥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朱珩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忙了——工作内容庞杂、有大量的人才和服务需要对接,需要多线程系统推进各个项目,满足资源优化配置。如何能在较短时间内为产业发展提供其所需的大量专业化人才、为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高精尖人才,是他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

  采访中,朱珩坦言“压力大”。这样的压力来源于各地吸引人才时的满满诚意,也来源于多地所展现出的强大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实力。

  优秀人才“用脚投票”。合肥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向人才抛出的“橄榄枝”就既得有“心意”、还更要有“新意”。

“海外尖端人才八条”重磅出台
巢湖之滨的“心意”与“新意”(筑巢引凤·创新创业基地系列报道之一)
“变废为宝”:我们“解锁”了新途径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