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这已经是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的第五次会议。这五次会议以来,一系列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有效统一全党思想,一系列方针政策、具体措施,稳扎稳打、逐项推进,会议里的科学决策,指引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中央财经委员会的前身是发挥过举足轻重作用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此前,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经济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为中共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决策平台。2018年3月,新华社在题为《领航新时代中国经济航船——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中国经济》的文章中称:“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16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全方位谋篇布局中国经济发展”,该机构已“从议事机构转变为决策机构”。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明确指出,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小组升级成委员会,不光是名称变化。
2018年4月2日,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升级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后的首次会议。这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规则》,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自首次召开会议以来,在16个月时间里,中央财经委员会共召开5次会议,平均每个季度一次。
同时,会议还透露了中央财经委员会领导层的信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出任副主任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位政治局常委王沪宁、韩正则担任委员。四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出现在一个机构的领导层中,成员层级之高,凸显这一决策机构的重要性。
经济工作,一直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谋划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关键在党。
直面热点难点问题
纵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的五次会议,会发现有其共同点。例如,都是直面热点难点问题,都认真听取了来自有关部门的汇报等。
决策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央财经委员会一直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许多课题,重大而紧迫。
从第一次会议起,中央财经委员会的议题就直戳经济热点难点——三大攻坚战。在五次会议中,分别研究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研究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川藏铁路规划建设问题,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
在这五次会议中,中央财经委员会都认真听取了来自相关部门的汇报。其中包括,听取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的汇报,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的汇报,生态环境部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科技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关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的汇报。
了解情况,再行讨论、拿主意,是新闻通稿背后,中央财经委员会的工作作风。
从机构设置来看,中央财经委员会是不折不扣的“高大上”,但从讨论问题时的求真务实来看,又是十足的“接地气”。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中央财经委员会研究的问题,很多都是党中央一直关心的重大话题。
这些问题,大都经历了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反复研究、深思熟虑。会议研究之后,通常还会有相应的调研、执行等。会议上确定的事情,就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真抓实干。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研究了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核心技术。2013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中谈过;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谈过;2015年2月15日,在视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时谈过;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过;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谈过……
这便是习近平总书记常提的“过山劲”和“钉钉子精神”。
再如中央财经委员会讨论的三大攻坚战,会前会后每一项都有详尽深入的调研、举措等。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明确,“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而在2018年两会上,则明确了打好三大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到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聚焦三大攻坚战,外界普遍认为,这既延续了政策的稳定性,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此的新思路。
政贵在行,事成于实。
针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既有明确的任务书,也有时间表。
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勇于破题、善于解题,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实干重要,实干背后的价值观、方法论同样重要。从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传递出的信号,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本报注意到,在已经召开的5次会议中,至少有3次明确提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2018年7月1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2018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防灾减灾救灾成效举世公认;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同样在这5次会议中,市场优势被两次提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强化规划引领,形成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稿中,“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则被两次提及。
会议通稿中的一些表述,措辞鲜明,直面问题。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稿中,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明确指出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防止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这让人联想到在第一次会议通稿中,就提出精准脱贫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只能打赢打好。
对于存在的问题,会议通常直言不讳。如谈到关键核心技术时,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关于自然灾害防治,会议强调,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总体还比较弱。
就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财经委员会多次给出权威判断。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新时代提出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过去几年间,中国经济始终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顶住下行压力,不断增强韧性,不断释放活力,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中央财经委员会做出的一系列科学决策,推动着中国经济的伟大实践,推动着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图片说明:
图①:6月6日,川藏铁路拉林段铺轨至全线第二个新建车站——西藏扎囊站,至此拉林铁路已铺轨50公里。
新华社记者 觉 果摄
图②:江西省新干县鼓励农村能人在全县13个乡镇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扶贫车间”,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李福孙摄(人民视觉)
图③:1月12日,全球首台白鹤滩百万机组精品转轮在四川凉山宁南县完工,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企业率先掌握了百万千瓦等级巨型水轮机组的核心技术。
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图④:8月8日,一艘大型远洋运输轮在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装卸进出口货物。
王 春摄(人民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