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是福建省的著名侨乡,素有“十户人家九户侨”之称。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历了“三来一补起步,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等三大发展阶段,迅速跃入全国百强县前列,创出了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的“晋江经验”。
晋江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始于侨,成于侨”,每一步都离不开海外晋江人的大力支持。如今,在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中,处处活跃着侨胞们的身影。
“围江慈善人”一带二
晋江围头村是祖国大陆离金门最近的地方。从上世纪50年代炮声隆隆的前沿战地村到如今年游客量超过百万人次的“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围头人民的拼搏进取精神正是晋江人敢拼会赢精神的缩影。
然而,富镇也会有穷村,富村也会有穷人,村里不时有人因意外变故而陷于困境。围头村村支书于2018年通过向海外乡亲求贤问策,共商共议,创新性地制定了“村连侨、侨帮村”的“围江慈善人”计划。
“围江慈善人”以帮扶因病因灾而陷入困难的家庭为基本宗旨,招募海内外围头乡亲担任“围江慈善人”,成立“围江慈善人爱心委员会”。根据约定,每位“围江慈善人”年认捐扶贫款人民币5000元,帮困款3000元,采取“一带二”方式各帮扶两个困难家庭。
更重要的是,海外乡亲与村委会还商定,受捐人在得到捐助的同时,主动参与围头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义工行动”,共同以义工服务回报社会关爱。
“围江慈善人”项目的设立,有效加强了海内外围头人之间的互动沟通,促进形成和谐、互爱、祥和人居环境与社会氛围。
侨胞出力改造村貌
晋江运伙村也是一个侨村,该村总共1300多人,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有2000多人,曾经是晋江市的发展滞后村之一。时至上世纪末,该村的村居环境仍然非常差,到处是倒塌的古厝,特别是数百个已被废弃的茅厕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1997年,菲律宾侨眷许锦芳被推选为新任党支部书记,他一上任,即偕同村主任郑金表等共谋家乡发展,充分调动海内外运伙村人的积极性,特别注意发挥海外侨胞的作用,吸引侨胞为改变家乡村容村貌出谋献策。
海外乡亲特别在意家乡的环境卫生,用侨胞的话说:一个又脏又臭的厕所就会颠覆整个村子的美丽。运伙村借助海外乡亲的国际化经验,在旧村改造规划中,就将农业区、工业区、村居住宅区相对分隔开,并且规划出以外围村居聚落环绕中央休闲公园的大格局。
在十多年前可谓“超前”的这一规划无疑面临沉重的资金压力。海外运火村人大多在菲律宾经商,有些在香港立业,听闻家乡村容改造的消息,海内外运火人纷纷行动起来。捐赠热潮此起彼伏,很快就为家乡筹集了必需的资金。
经过海内外运伙人的共同努力,十多年前又脏又乱的贫困村,如今变成了民居整洁有序、乡村公园树绿花红的文明示范村。文化楼、体育活动中心、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村委会内悬挂满墙的奖牌、新旧村容村貌对照的图片,见证了运伙村日新月异的巨变。
“不重面子重里子”
2002年,晋江建立了晋江市慈善总会,成为国内首家县级民间慈善团体。海外侨胞素有关心桑梓、乐善好施的传统,晋江慈善总会由包括海外乡亲在内的乡贤发起并主导,有效推动了晋江民间慈善事业的进步。
随着晋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当地人爱面子讲排场的习俗随之回潮,一些海外侨胞回乡访亲问友时指出了这一问题。
早在2003年,在晋江慈善总会的会长办公会议上,时任晋江慈善总会副会长的菲律宾侨商陈永培就指出,如今在菲律宾,大家办红白喜事都崇尚节俭,可回到家乡,反而看到好些过于铺张浪费的举止,实不应该。他认为慈善总会应当倡导移风易俗。慈善总会随即做出决议,向全体理事会成员发出移风易俗、婚丧喜庆简办、礼金捐献给慈善总会充作善款的倡议,号召大家“不重面子重里子,不讲排场讲慈善”,得到了本地企业家与海外乡亲的广泛响应。
经由海外华商首倡,海内外企业家共商共行,慈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婚丧嫁娶“不讲排场讲慈善”正逐步成为晋江各地的村规。时至2019年4月,慈善总会累计募集的近33亿元人民币善款中,因婚丧喜庆捐赠的礼金大约16亿元,几近捐赠总额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