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自然亲密拥抱
姜在辉
地 点:肯尼亚 南非
关键词:动物保育志愿者
“我们住在东非大裂谷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营地里,夜晚温度低,很多像鬣狗这样的动物会靠近我们的营地。我们就在门口的安全区域生把火,席地而坐,头顶是浩瀚的星空、四周是绿莹莹的动物眼睛。”在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读大三的郑琦,对探险、徒步和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兴趣。
大一暑假,她到肯尼亚稀树大草原做野生动物保育志愿者。那是她第一次去非洲,途中遇到的水牛、斑马、疣猪、羚羊……都让她感到无比新奇和震撼。
濒危物种罗氏长颈鹿是保育项目的重点研究对象,郑琦的主要工作是追踪和观察长颈鹿的日常活动。“每一只长颈鹿都被记录在册,有脖子斑纹的特写照片来帮助我们识别长颈鹿,确定年龄与其他信息。”
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工作,吉普车、望远镜、GPS定位仪和长颈鹿信息登记册是郑琦的“四件宝”。他们还负责移除有害生态的植物,并修建水池、收集雨水,让路过的动物有水喝。
暑假结束后,郑琦意犹未尽。大二暑假时,她又申请了为期1个月的南非残障人士马术治疗志愿者,这与她学习的国际马产业管理专业也有联系。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地到马房为马匹“梳妆打扮”,主要是梳理鬃毛和尾巴。梳洗完毕后,给马儿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互相熟悉并建立信任。之后,郑琦会根据当天上午的时间表,为预约好的马匹“穿戴整齐”——套上缰绳、备好马鞍。一切准备妥当后,她会站在门口热情迎接到来的孩子们。前来接受马术治疗的儿童,大多数在身心上受到不同疾病的困扰,郑琦需要先帮助孩子们放松心情,再帮他们戴上马术的头盔、手套并换好马靴。若是遇到了坐着轮椅来的孩子,她会更加谨慎和细致地接待。
到了周末,郑琦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探险”,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险情令人至今想起来都后怕。
一次,郑琦和两名英国志愿者一起爬山看日落。那座山素以险峻著称,3人下午4点半才到达山脚,天色已晚,但他们并不想放弃。走到一个岔口有两条路可选:郑琦选了虽长但相对好走的路,其余两人选了短但比较危险的路。“我们说好到山顶碰头,一路上我遇到很多下山的人,他们强烈建议我往回走,说天黑走山路太危险。我在决定返程时接到了另外两名志愿者的求救电话,他们被卡在一个小悬崖,上不去也下不来。”回忆起当时情景,郑琦的语气仍显焦急虑,“我急忙跑下山找警察求助,警方找来熟悉山路、专门解救登山遇险游客的工作人员。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直到凌晨我们才全部安全下山。”现在回想起来,郑琦仍觉得万幸的是无人受伤,3人都觉得这种既冒失又危险的事再也不能做了。
下个暑假郑琦就要毕业了。留学期间的每个夏天,都是她大学时代美好回忆的重要组成。她有一个梦想,等机会成熟的时候,在老家湖北武汉开办一家专门面向残障人士的公益性马场,那也算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难忘金色大厅那一晚
本报记者 孙亚慧
地 点:奥地利维也纳
关键词:钢琴演奏
李悦萌深呼了一口气。坐满观众的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不同于她的想象,整座大厅都金灿灿的,她看得清台下的观众,甚至连观众眼神中的真挚期待都清清楚楚地瞧见了。
此刻似曾相识,却是人生初尝。自幼开始学习艺术,父母的本意是让她修养心性。乐器店里,李悦萌“点兵点将”,挑中了个头最大的——一架钢琴,这个大家伙在4岁孩子的世界里算得上“宏伟”。未曾想,这条路坚持下来就是二十几年的光阴。
弹着练着,黑白键间的天分慢慢展露。李悦萌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又升入附中,高中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一路走来,诸多知名奖项傍身,舞台、琴键、音乐、掌声……寻到了心之所向,练琴的辛苦便甘之如饴。
“渐渐地,我确定了一件事:我在舞台上能够得到的最多、能够表现得最多,这最令我兴奋。有人听我弹琴,我能演奏出心中所想的音乐,这就是我所需要的舞台。”
金色大厅不一样,至少对她来说,与之前演奏过的音乐厅都不一样。学琴这些年,她并没想象过自己有一天会来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直到去年年底收到与维也纳学院爱乐乐团合作的邀请,深埋心底的愿望顷刻间破土而出。
登台的日子是7月12日。9月就要步入研究生阶段,于李悦萌而言,这个暑假注定热烈又难忘。
排练过程按部就班地进行。乐团成员亲切友好,与乐团磨合顺利,李悦萌唯一需要应对的是自己的心理压力负荷。准备金色大厅音乐会的同时,她还要处理好本科毕业的有关事宜,为毕业音乐会排练不同的曲目。多线程交织,考验着这个“90后”姑娘。
那晚,曲目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贝多芬“皇帝”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该曲旋律从清澈悠扬到壮阔波澜,堪称德奥音乐体系中最重要的协奏曲。琴声响起,紧张渐次退去,李悦萌手指轻盈跃动,耳畔只剩下琴声。琴声飘过19世纪的维也纳、莱比锡,沿着多瑙河缓缓流淌,飘至此时此刻。
她说,圆满完成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奏后,情绪一直还算平静。但她跟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却突然哭了,“像是后劲上来了。”压力缓释,泪水冲出眼眶,她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何掉眼泪,激动、喜悦、压力、辛苦……“百味瓶”晃晃悠悠,总需要释放的出口。
夜色渐浓,李悦萌穿着演出服从音乐厅走回酒店,一路上不少人给她鼓掌、喝彩。她不知这是听完她的演奏刚散场的观众,还是从服装上判断她是演奏家而热情鼓励的市民。无论哪种,这座城市对古典音乐的尊重都让她难以忘怀,心中满是感动。
她说,她会坚持专注于古典音乐,不希望自己被外界干扰太多,那样会变浮躁。
演出结束快1个月了,但那一幕似乎还在眼前:落下最后一个音符,片刻,她像从沉醉的音乐世界中被唤醒。一点一点,听到了,掌声响起来了。
如何花掉这25万英镑
王玉莹
地 点:英国卡迪夫
关键词:海外实习
“自从开始实习之后,我每天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把这25万英镑预算花出去。”
庄凌目前就读于英国卡迪夫大学战略营销专业。这个暑假他没有回国,而是留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做实习项目。“项目内容是为一家还未上市的仓储平台做营销方案,和其它实习不太一样,我们不用去公司上班,但需要定时向公司汇报工作进度。”庄凌介绍说,他们的实习任务就是要根据平台属性,利用25万元英镑的预算,为它设计一套未来一年内使用的营销策划。
实习正式开始前,学校安排每名同学都要参加团队角色分析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配组队。虽然按测试结果组队利于团队全面发展,但客观上造成了一些队员之间并不熟悉、短期内难以“打成一片”的局面。“为了让我们迅速熟悉彼此,学校委托一家团建公司安排了一整天的活动,组织大家一起玩需要团队配合的游戏,效果挺不错。”庄凌说。而在团队分工方面,庄凌和他的同事们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由于要定时向公司汇报工作进度,考虑到语言交流的问题,我们推选组内一位英语较好并有工作经验的印度同学成为小组组长,负责总结和汇报,其他人则依据自己擅长的领域负责其他工作任务。”
完成团队内部分工后,如何把这25万英镑“花出去”,成了庄凌和同事们最头疼的问题。“这笔预算需要规划一整年,每笔支出都要花在刀刃上。但我们很多留学生来英国还不到1年,对这里整个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刚开始时的确感到无从下手。”
实习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平台的服务对象几乎都是公司、企业,进行一手市场调查比较困难。考虑到这些因素,庄凌和同事并没有直接设计问卷做调查,而是在前期参考已有的研究报告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
为了尽快做出策划案,庄凌与同事几乎每天都聚在一起开会讨论,他认为每天这样的“头脑风暴”十分重要。“我们做的毕竟是团队项目,每天碰头可以让大家保持想法一致,防止有人掉队。更重要的是,5个人一起想方案,效率会更高。”
团队合作,意见分歧总是难免。一次,庄凌的两名同事就因优劣势分析法(SWOT)的呈现方式而僵持不下,后来经过组内讨论,决定使用表格呈现,并在表格后添加文字注释以方便客户理解。通过这次团队合作,庄凌也渐渐意识到,在工作中不应囿于情面而不愿站出来表达,该讲出自己意见和看法时不能犹豫。“如果大家都不发表意见,就会拖慢整个团队的进度。开会讨论的效率也会降低,不利于项目推进。”
到现在,庄凌的实习已经进行了1个多月,熬夜和通宵工作是常有的事,但他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这是我第一份国外实习,我非常重视也特别想把这个项目做好。可得把这笔钱用好啊!”庄凌笑着说。
“我爱你,老师!我们会想念你!”
郭 煜
地 点:中国云南
关键词:山区支教
去年暑假,沈晓玲去云南当上了一名山区支教老师。
沈晓玲目前在英国曼特斯特大学就读数学与金融专业,去年暑假,她报名参加了由中国留学生爱心基金会组织的留学生暑期支教项目。
“我在英国读大学的时候,就很羡慕国内的同学可以参加多种多样的支教活动。”沈晓玲说。“因为我很喜欢和小朋友待在一起,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因此,在朋友圈看到关于支教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后,沈晓玲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顺利通过面试后踏上了支教之旅。
支教地点是云南省南涧县无量山里的发达小学。为期两周的支教刚开始时,沈晓玲并不习惯:“山上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洗澡也基本是用冷水,而且我们的学校还是旱厕,夏天味道较大。”沈晓玲说,但她清楚自己来到这里的原因和使命,她让自己用最快的时间适应当地的生活。
教好孩子们语文和数学的同时,沈晓玲和她的同伴还开展了名为“一公斤盒子”的课程和职业认知规划课程。支教志愿者可以结合自身特长开设课程,帮助孩子培养生活技能、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认知。“我们的队长当时还带了20多支竖笛过来,教授孩子们基本的竖笛吹奏技巧。”沈晓玲说。
两周支教时间接近尾声,沈晓玲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支教结束的前一天晚上。那晚,支教成员正在办公室开会,有个孩子故作神秘地前来,将团队所有人带到了教室。沈晓玲回忆说:“在从办公室到教室的路上,孩子们不停地给我们撒着花瓣。我们走进教室时,原本漆黑一片的屋子突然亮了灯。孩子们请我们快快坐下,他们站在讲台上开始了文艺表演。”教室的黑板上,写满了所有老师的名字,孩子们还认真地写下了“我爱你,老师!我们会想念你”。
“当演出结束、所有欢声笑语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哭得止不住,还有一个小男生独自默默地趴在阳台上掉眼泪。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晚。”沈晓玲动情地说。
沈晓玲说,现在还有不少人并不理解支教,“只有亲身经历过支教的人才最有话语权。我们都是全身心投入到教学里,孩子们也很快乐。我们有位队长为了参加支教项目,最后甚至放弃了去银行工作的机会。”
今年8月底,沈晓玲将开启她的第二次支教之旅,地点没变,不同的是,这次她将与新的团队成员合作。“我希望孩子们还能记得我,希望能给他们带去新知识。我要同我的新队友一起努力,以不辜负孩子们。”沈晓玲坚定地说。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底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