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9年上半年,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空前频繁、深度的半年。短短6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次出访,足迹遍及8个国家,重要外交活动紧密衔接、协调推进,实现了中国国际影响的再提升、外交总体布局的再完善、战略运筹空间的再拓展。
“中国正朝我们走来,并展现出它的影响力,阐述它的意愿。”2019年初,德国媒体在一篇报道中曾这样评价。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面临太多的“变”。如何应对“变”,又如何在“变”中求“稳”寻“机”?中国领导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国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自信引领世界发展大势。
今年上半年习近平出访行程
★3月21日至26日,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习近平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发表讲话,并同出席闭幕式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会晤。
★6月5日至7日,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
★6月12日至16日,习近平对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
访吉期间,习近平接受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授予“玛纳斯”一级勋章。访塔期间,习近平接受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授予“王冠勋章”。
★6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朝双方愿不忘初心、携手前进,共同开创两党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6月27日至29日,习近平赴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
期间,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双方达成十点共识。在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挖掘增长动力,完善全球治理,破解发展瓶颈,妥善处理分歧,并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推出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高 频:
两大洲8个国家 百余场活动
5次出访、两大洲、8个国家、4场国际会议、百余场双多边活动,这组数字串联起2019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迹。若将视线更加汇聚,仅仅在6月,习近平的行程单上,便有4次出访,13天穿梭于各国之间,“一周一访”的节奏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项新纪录。
前所未有的出访频率,是大国领袖的夙夜在公,是中国外交的主动有为,更呼应了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世界对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殷切瞩望。
2018年仲夏,时隔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再次召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习近平拨云见日,高屋建瓴——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身处变局,人类未来如何发展,国际秩序如何构建,中国外交何去何从?世界目光灼灼,望向东方。而2019年上半年中国交出的这份含金量十足的元首外交成绩单,足以给出令人叹服的答案。
“习近平在今年上半年的密集出访,体现出在世界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变局中,中国努力应对,主动发声。”外交学院教授高飞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5次出访,横跨欧亚大陆两端,统筹多边和双边,兼顾大国和周边,涵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可谓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发挥元首外交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引领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展现中国外交的责任担当,回应世界对中国的巨大期许,展现中国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磊向本报分析称,习近平频密的外交出访日程背后,用心良多。而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种和世界的深度互动将成为中国外交的常态。
上半年,除了国事访问之外,习近平的行程单里还包括出席诸多国际多边活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合组织峰会、亚信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中国声音一次次回荡世界,激发久久共鸣。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看来,中国领导人参与多边活动,既履行了中国作为成员国的义务,也延承了中国一直以来对于这些国际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大家都盼着中国领导人的到来,中国也总不缺席,这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是中国的国际担当和大国责任”。
硕 果:
巩固传统友谊 拓展全球伙伴
话友谊,谈合作,促和平,谋发展。5次出访,通盘谋划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外交,持续拓展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诚意满满,硕果累累。
“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习近平开启了自2013年以来对俄罗斯的第8次访问,与普京总统共同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吉尔吉斯斯坦,习近平同热恩别科夫总统实现一年多来第3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推动中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在塔吉克斯坦,拉赫蒙总统授予习近平塔吉克斯坦国家最高勋章“王冠勋章”,双方一致同意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致力于发展全天候友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首次访问朝鲜,这也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时隔14年再次访问朝鲜……
6月,习近平步履不止,以明快的节奏和双多边结合的形式,在中国周边打出一套漂亮的“外交组合拳”。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在高飞看来,通过这几次出访,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传统友谊得到提升。“中国向各国表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愿意和传统伙伴进一步深化友谊、全面提升友好合作”。
王磊也认为,进一步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上半年习近平多次出访取得的突出成果之一。“这其中,既包括巩固了同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朝鲜等周边邻国的传统友谊,也包括继续推动中日双边关系进一步改善发展,并从‘大周边’的战略高度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新动力”。
将视线放得更加长远,不难发现,不仅是传统伙伴,日本及欧洲国家也表现出愿与中国加深合作的更强烈意愿。在习近平出访期间,“一带一路”倡议风靡各国便是一个例证。
从意大利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到中法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轮示范项目清单,并启动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从中、法、德及欧盟领导人在巴黎会晤时就共建“一带一路”进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到中日两国领导人在达成的十点共识中写入“日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联结多样化地区的富有潜力的构想”,习近平走到哪里,“一带一路”的春风就吹向哪里,务实合作的果实就收获在哪里。
“之前,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疑虑。如今,通过中国的不断努力,‘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青睐。”高飞指出,这本身就是新时代中国外交不断推进的重要体现。
苏晓晖认为,除了巩固友谊、加深合作之外,5次出访在捍卫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和平发展、推动地区稳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样十分亮眼。
魅 力:
充满人文情怀 极具远见卓识
“圈粉”世界的不仅是中国倡议。
3月,欧洲之行。意大利近10年来首次在欢迎外国元首的仪式中安排马队迎接;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夫妇特意用中国特色古董饰品装饰王宫;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欢迎仪式放在凯旋门举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专程来到法国,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与习近平共商全球治理之策。
6月,周边5国。普京总统同习近平在冬宫长谈到夜里12点多;热恩别科夫总统和拉赫蒙总统分别到机场,在舷梯旁热情迎接习近平的到来;在朝鲜,习近平成为首位在锦绣山太阳宫广场接受致敬的外国领导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习近平抵日当天即举行会谈并设欢迎晚宴。
习近平每到一地,受到的都是最为隆重热烈的接待。打破外交惯例的礼遇,充满中国元素的安排,尽显各国对于这位中国贵客的看重。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各国更加重视中国,更加期待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高飞说。
“沉着冷静”,“自信、睿智”,“总是挂着微笑、风度翩翩”,这些词语常被外媒用来形容他们眼中的习近平。而上半年,习近平在国际舞台数次亮相,面对国际风云纵横捭阖,让全球瞩目下的大国领袖形象更具魅力。
畅叙国家交往,习近平情深意厚,不吝坦承交心。访问国土面积2.02平方公里的摩纳哥时,习近平说:“对一个国家的评价,不能只看面积,也要看文化的影响力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
交流治国之道,习近平言辞切切,充满人文情怀。“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面对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习近平坚定作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把脉国际大势,习近平一针见血,极具远见卓识。在世界经济前行的十字路口,在国际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开出“中国药方”,提出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发展大势、胸怀共同未来等重要主张。
“无论是国事访问,还是参加多边活动,习近平的讲话总是充满中国智慧,站在更高视角,引发各国的思考和共鸣。”苏晓晖说。
王磊认为,习近平在5次出访期间举行的双多边活动及发表的重要讲话,始终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从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视角出发,立足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的大局,提出应对方案和举措。
“既有战略思维,又能引领时代潮流,中国领导人自然会在各大国际场合赢得全世界的广泛尊重。”高飞说。
理 念:
坚持互利共赢 推动世界繁荣
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5次出访,致力于同各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习近平外交思想提供生动写照,也在当今世界描绘出一道美美与共的亮丽风景线。
习近平到访的8个国家,文化各异,制度有别,所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然而,不管走到哪里,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是中国倡导并遵循的相处之道。
“习近平反复强调,相互尊重是各国合作的基础,各国应该通过多边协作,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在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愿意通过多边合作,与各国一起实现共赢发展。”高飞说。
苏晓晖指出,国家之间的交往要以互利共赢为核心,这样才能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这一理念贯穿于习近平的每一次出访当中。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每到一地必提的另一个关键词。2013年3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面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确立人类文明走向的新航标。6年来,这一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写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写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写入各国民众的心里。
“我们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愿继续同各方携手努力,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倡导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共同促进地球村持久和平安宁,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
上半年以来,随着习近平坚实有力的步伐和铿锵有力的声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更多地方落地生根,一幅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壮美蓝图在全球渐次铺成。
“习近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句口号。中国希望在世界深度相互依存的现实基础上,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繁荣。”高飞说。中国好,世界也好,这是中国与世界共享的愿景。
在王磊看来,5次出访还展现出中国全新的全球治理观和全球发展观。“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等多个场合的讲话中都指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同时,他还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担 当:
永远做行动派 绝不做观望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百余年前,英国作家狄更斯写下的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描摹今天的世界。在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排他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上升。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许多人为这一时代之问所困扰,苦苦找不到答案。
“面对(世界)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一个稳定因素站了出来。”在回顾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形势后,西班牙《先锋报》这样评价中国为解决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提供的新方向、新方案、新选择的重要意义。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以来,世界变化很大,很多国家都很茫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挥了日益明显的引领作用,不仅对世界发展有着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努力方向。”苏晓晖认为,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主动,更显自信,更有担当。
这份主动、自信与担当,在中国领导人每一次掷地有声的讲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习近平提出“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道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要义。
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针对国际社会面临新课题、新挑战与日俱增的现状,习近平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
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习近平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倡议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强调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典范。
在亚信杜尚别峰会,习近平提出要建设互敬互信的亚洲、安全稳定的亚洲、发展繁荣的亚洲、开放包容的亚洲、合作创新的亚洲,引领区域合作的理念和方向。
在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习近平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倡导伙伴合作精神,践行互利共赢理念,阐释共同发展主张,并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推出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国际法、国际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强调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国际关系中面临的问题。”高飞说。不仅如此,如今的中国更加强调自己的主动作为,多次宣布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经贸谈判,为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稳定锚”。
在“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事务的“核心参与者”。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身处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从来都是行动派,不做观望者。
捍卫多边主义,高举经济全球化大旗,构建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世界乱象之中,中国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正如习近平所言——“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