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7月13日 星期六

慢性咳嗽和三伏贴(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王红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7月13日   第 09 版)

  中医讲究四季调养,从疾病的治疗来讲,每个季节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在夏天贴三伏贴,就是典型的根据节气治疗疾病的方法。三伏贴是古人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利用穴位贴敷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三伏贴又称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属“穴位敷贴”,是把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将中医经络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最早见载于南北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

  三伏贴的核心理论为冬病夏治,“冬病”泛指感受寒邪、易于冬季发病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虚人感冒等由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咳嗽,一般寒冬季节发作较频繁,症状明显,迁延不愈。冬季,常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不便从本质进行治疗。“夏治”是指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三伏贴是典型的夏治。到了夏天,慢性咳嗽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正是根治的好时机。三伏贴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热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可以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恢复正常,并能补益人体元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来临时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为什么要选择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呢?古代医家解释说,因为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为第四个庚日,末伏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五行学说中庚属金,肺亦属金,故庚与肺相配。所以,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此外,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盛的日子,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的观点,这段时间便成了人们补益阳气、驱散体内寒邪的最佳时期。加上辛温祛寒、逐痰平喘的中药,配以特定经络穴位,使得三伏天穴位贴敷的疗效更好。

  三伏贴的用药也很讲究。它是先将辛温的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等中药打成粉,然后用姜汁调制而成。因为其中大部分药物都属温性,而姜为辛串之物,能帮助药物渗透皮肤。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虽好,但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像热证、咳血、纯阴虚肺燥的病人不能贴敷。3岁以下的儿童和孕妇也不能贴敷,因为三伏贴是让身体的阳气鼓动起来,孕妇贴敷容易影响胎气,太小的孩子皮肤过于稚嫩,容易起疱感染。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遇到癫痫患者发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健康关注)
中国非接触睡眠监测技术走向世界(医疗前沿)
无针注射胰岛素控糖效果更优(医说新语)
健康资讯
慢性咳嗽和三伏贴(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责编:喻京英 邮箱:hwbjk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