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

《袁氏世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家风家训)

谷 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7月09日   第 07 版)

  在中国古代家训史上,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家训书籍,那就是北宋袁采所撰的《袁氏世范》。清代四库馆臣给予它极高评价,认为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该书不仅为教诲袁氏子孙所写,也写给“田夫野老、幽闺妇女”,说理深入浅出,别具一格,海内外不少学者均对此书有研究。

  袁采,字君载,生卒年不详,浙江衢州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其为人才德并佳,时人称赞他“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袁采编写的《袁氏世范》,主要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个部分,分别从与亲人相处、自我提升、治理家庭三方面谈立身处世、待人治家之道。无论是哪一部分,袁采都力图从实践出发,从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家风家教提出最诚恳的看法。

  “睦亲”部分,袁采谈到如何对子女一视同仁。他写到,为什么有些子女对父母不那么孝顺,尤其是一些长子长女对父母多有抱怨?那是因为长子长女觉得父母在面对诸多孩子时,不能平等对待自己。幼子幼女刚出生时,又萌又乖,“虽他人犹爱之”,何况自己的父母呢?但此时,也往往正是家中长子长女“损动器用,冒犯危险”、个性勃发之时。此时父母很容易“移其爱长者之心而更爱幼者”,导致对长子长女较为苛刻,对幼子幼女则溺爱有加。袁采提醒为人父母者,既然选择养育多个孩子,就应该了解子女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状态,冷静理智地对待,“不可任意而行,使长者怀怨,而幼者纵欲,以致破家可也”。

  “处己”部分,袁采谈到人到中年的自律。他写到,一些白手起家的人行至中年,事业上已有所收获,“见所作事无不如意”,变得懈怠贪婪起来,而且还以为已经拥有的一切“独能久远,不可破坏”。他们不知道,破坏自己美梦的人就出生在家中,“曰子曰孙……恨其父祖目不及见耳”。子孙没有机会感受父祖在年轻时的励精图治,耳濡目染的却是长辈们“志气洋洋,贪多图得”的状态,他们又怎么可能守住家业,甚至超越长辈呢?为进一步说明人到中年更需严格要求自己与子女的道理,袁采还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我认识的一位长者,辛苦一生,建了一所大宅院供家人居住。竣工后,他请建房子的工匠们在新屋的东厢房吃饭,并对客人们介绍说,这是为我造宅第的人;又将族中子弟安排在西厢房吃饭,对客人们半开玩笑地说,这是将来卖我房子的人。很不幸,最后被他说中了。

  “治家”部分内容也非常丰富。他谈到“远亲不如近邻”的问题,“睦邻里以防不虞”,融洽的邻里关系对于家庭建设十分重要。他举了一个反面案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从前有一位士大夫,平时仗着自己位高权重,看不起周边的邻居,甚至“残虐邻里”。有一天,仇人来烧他的屋子,杀他的家人,邻居们居然互相告诫说:千万不要去救火,如果去了,火熄之后,不仅没有功劳,这家人还要因为我们接近了他家的宅第来与我们打官司,怀疑我们盗取他家财物;“若不救火,不过杖一百而已”。按照宋代法律,如果邻家失火,周边的住户若不出手相救,都需要受到杖刑。这位士大夫平日不注重与邻居维持和睦的关系,导致遇到灾祸时邻居们宁肯受罚也不愿帮忙,“此其平时暴虐之效也”。

  《袁氏世范》通篇闪耀着理性与温情之光,虽距今已近千年,仍值得借鉴与参考。

再现千年前丝路文化交流盛景
良渚遗址与用水的智慧(文明密码)
《袁氏世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家风家训)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