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海归“夫妻档” 创业别有滋味

王玉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9日   第 10 版)

  2016年,卢政岐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图为他与妻子郝海婷。
  (受访者供图)

  海归创业团队里,夫妻“并肩作战”的并非个例。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彼此陪伴,夫妻二人一起拼搏经常会迸发出1+1>2的力量。卢政岐夫妻俩就是其中一对,2016年,他与妻子郝海婷一起从英国学成回国,决心在北京开创属于两人的事业。

  

  拥有一家

  属于自己的餐厅

  卢政岐和郝海婷结识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他们在回国前就产生了共同创业的想法。“我妻子是兰州人,我们最初打算在英国开一家街巷小食店,经营妻子家乡的美食。后来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我们放弃了在英国开店的想法。”

  2016年,卢政岐和妻子学成回国,想要开一家美食店的想法并未改变。面对国内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卢政岐首先选择到北京一家西餐厅打工学习。他说,既然下定决心创业,就做好了要吃苦的心理准备。

  在外留学的经历,给了卢政岐和妻子很多帮助。他说:“国外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创业初期,他和妻子通过网课自学了餐饮行业不同环节的理论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两人会一起讨论,整个学习过程愉快又顺利。

  谈到店名“暄观”的由来,卢政岐解释说:“名字是爱人起的,‘暄观’在兰州话里是聊天的意思,‘暄’在汉语字典里还有‘温暖’的意思。”“我们希望自己的店面环境舒适、气氛融洽。让来吃饭的客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目标。”郝海婷补充说。

  创业路共风雨 

  生活中经营甜蜜

  2017年6月,卢政岐与妻子新婚不久,就开始在店里忙活开张事宜。对于没能抽出时间去度蜜月这件事,郝海婷并不觉得遗憾,她说:“与丈夫一起工作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度蜜月”,语气中满是甜蜜。谈起创业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卢政岐回忆说:“有一次我们营业到很晚,等送走最后一波客人之后,我一回头看到妻子已经倒在椅子上睡着了。当时我心里十分感动,也很舍不得让她这么辛苦。”

  他说,创业路上有一位愿意与自己同甘共苦、为了理想而共同奋斗的爱人,是让人感到最温暖的事情。

  尽管店面不大,但每天店里都会坐满前来就餐的客人。郝海婷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丈夫会记得她说过的每一句话,并且努力去实现她的每一个小愿望。“有一次我说想去草原看看,结果在去年我们结婚纪念日那天,他就真的决定自驾5000多公里带我去了呼伦贝尔。”卢政岐告诉笔者,他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和妻子去国外旅行。“也算是利用这段时间增进感情。虽然我们每天在店里一起工作,但爱情还是需要偶尔制造些浪漫来保持新鲜感。”俩人说,夫妻创业不仅需要同甘共苦的精神,稳定的爱情也是支撑他们一路走来的强大力量。

  相互信任 

  产生1+1>2的力量

  创业前,卢政岐与妻子已经相恋3年,俩人性格契合,彼此间的默契也成为共同创业的加分项。但是,感情再亲密的夫妻也有产生分歧的时候。

  “创业过程中难免有分歧,遇到分歧时我们会坐在一起商讨,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彼此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就选择折衷方案。”郝海婷认为,夫妻创业,最重要的是遇到分歧时及时沟通,将问题症结弄明白。她同时建议,两人意见相左时,可以根据问题属性和彼此擅长的领域,来决定听取谁的意见。“我丈夫擅长人事管理和门店经营,而我比较擅长资金管理,所以如果遇到的问题在他所擅长的领域范围,我就会听他的意见;如果不是,那就得听我的。”郝海婷笑着说。

  卢政岐说:“夫妻二人一起创业究竟是优势还是劣势,需要具体分析。与志同道合、互相信任的另一半共同创业,就很可能产生1+1>2的力量。”卢政岐和郝海婷还表示,他们计划今年年底再开一家分店。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想把门店开到英国去,让更多的外国朋友品尝到“中国味道”。

回国创业,仅有好点子还不够
激情与冷静是创业天平的两端
海归“夫妻档” 创业别有滋味
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在京成立
责编:孙亚慧 邮箱:hwbhgcy20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