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点年纪的人都记得当年的历史课本上,有一个青铜国宝“司母戊大方鼎”。但2011年3月6日,央视《新闻30分》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却将“司母戊鼎”读成“后母戊鼎”,引发不少观众和网友的质疑。那么,“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哪一个称呼更正确呢?这要从“后”字的本义说起。
当“后”字与人扯上关系时,我们立即会想到“皇后”等与女人有关的词语。但在上古时代,“后”却代表男性,是帝王的象征、天子的称号。《说文》曰:“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书·泰誓》:“元后作民父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这里的“后”都是指君主。我们常说的后羿,就是一个名字叫“羿”的君王。
事实上,“后”并不是一个简化字,它与先后的“後”在上古时代不是同一个字,这一点,我们从《说文》中也能看出。《说文》在收录“后”的同时,又收录了“後”字,“後,迟也。”《论语·雍也》:“非敢後也,马不进也。”《吕氏春秋·长见》:“知古则可知後。”《仪礼·有司後》:“兄弟之後生者。”这里的“後”,是前后的後。
古代的“后”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里,它的左下方是一个口字,右上方是拢起的手,其实是一个“司”字。“后”就是将“司”字反转写,再赋予新的读音。
“后”字作为帝王的称号用了大约360多年,那时天子之妻称为“妃”。到了周朝,才把“妃”改称为“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子称皇帝,皇帝的正妻就叫做皇后了。《白虎通·嫁娶》:“后者,君也。天子妃至尊,故谓后也。”《释名·释亲属》:“天子之妃曰后,后,後也,言在後,不敢以副言也。”从此可以看出,正是因为皇帝之妻的尊贵,才把她称“后”。此时的“后”依然是“主”的意思,皇后既是众嫔妃之主,也是众嫔妃之君。
我们再来看看“司母戊鼎”。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后”就是王的意思,“后母”即是王的母亲,这样的解释既服人又确切。然而,这尊鼎自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被挖掘出来后,就一直被专家定名为“司母戊鼎”,如今看来,这个命名是不够准确和严谨的。所以,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就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了,让它恢复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