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收集用户信息 强制用户浏览 不让用户关闭

岂容弹窗广告再“霸屏”!(网上中国)

本报记者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6日   第 08 版)

  一些App利用用户上网浏览记录、定位、基本身份信息等要素,实行广告精准推送。
  曹 一作 新华社发

  “世上最了解你的,也许不是家人,而是弹窗广告。”社交网络上,一位网友这样说道。

  如今,当你打开一些网站,扑面而来的弹窗广告似乎总能击中你的内心:刚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件衬衫,就能弹出服装店铺的链接;只是随便在电商平台上收藏了几个商品,就能不停收到它们“降价促销”的信息。这让网友不胜其扰的同时,更担心自己的信息安全问题。

  弹窗广告是“精准营销”还是“精准骚扰”?网络世界,我们还要“裸奔”多久?

  

  强行“加戏”防不胜防

  近日,一篇揭露360、金山毒霸浏览器主页劫持的媒体报道引发了网民热议。据悉,这些网站经常在用户不知情时,将电脑主页强行篡改为其他网址,这些网站弹窗混杂、难以关闭、部分广告内容十分低俗。

  不少网友吐槽“杀毒软件成了病毒软件。”对此,金山毒霸首席执行官姚辉回应称,这与部分外包的广告商没有守住商业底线、违规推广有关。

  “弹窗广告本质是一种行业内通行的市场营销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弹窗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如果无法一键关闭,包括关闭一个弹窗广告后隔一段时间又弹出同样内容的广告,都属于违法行为。”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

  实际上,通过主页劫持强行为弹窗广告“加戏”,只是网络广告乱象的冰山一角。很多弹窗广告花样百出,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比如,很多用户反映,自己的手机总是在商场等公共场合连接到毫无用处的WiFi,并莫名其妙收到广告弹窗。

  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那很可能是因为走进了“WiFi探针”设备的覆盖范围。近年来,“WiFi探针”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网络营销界悄然兴起。它通过获取用户手机地址收集用户信息,然后冒充用户连接的WiFi,在手机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广告,并且强制性弹窗呈现。

  除了这些,“弹窗广告”往往还内容粗俗、画面不堪,给广大网友带来困扰,也严重污染了网络风气。

  “监视”用户一举一动

  在百度搜索“弹窗广告推广”,映入眼帘的是数条声称可以提供推广营销服务的链接。

  记者打开其中一条,发现该平台拥有业务优势、广告类型、成功案例等多个版块。在业务介绍中,该平台声称可以借助搜索和资讯流推荐,收集用户意图和行为数据,形成超过200万种特征的精准“用户画像”,识别每一位用户真实需求及兴趣爱好。在实时捕捉用户行为的基础上,实现覆盖60万家网站、手机应用联盟资源,横跨个人电脑、移动、交通、电视多屏的精准一站式广告投放。

  “这些营销公司手里搜集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用户在各网络平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木杨对记者表示,简单的一张“用户画像”,背后是一条网上黑色产业链。弹窗广告成本低、投放量大、治理难,借助所谓的“大数据”技术,部分广告还实现了“精准推送”。作为一种时兴的网络营销手段,弹窗广告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显然,将自己收集的用户信息为其他企业提供广告服务,并以“弹窗广告”的形式强行推送,已经违反了法律。

  然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似乎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今年初,工信部发布通告称,在对47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时,发现违规软件43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消耗用户相关账户积分、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目前均已责令下架。

  治理盲区需出重拳

  “弹窗广告”已经肆虐多年,为何至今无法消除?

  事实上,许多法律法规已经直接或间接对“弹窗广告”作出规定。比如,《广告法》,就明确指出,“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2016年,中国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互联网广告进行明确界定,并列出了互联网广告活动中违规条目,其中多处涉及对弹窗广告的限制。

  去年,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移动端互联网广告监测能力的建设,初步实现对1000个App(应用程序)和1000个公众号互联网广告的监测。

  然而,现在许多网站仍存在弹窗广告问题,成为一块了治理盲区。

  对此,木杨表示,一方面,互联网广告发布便捷,形式多样,违法广告藏身其中,隐蔽性强,传统手段难以做到全网实时追踪,难以查处。另一方面,弹窗广告是互联网行业非常重要的盈利渠道,许多企业宁可担负被罚的风险,也不愿意“忍痛割肉”。

  专家认为,媒体曝光与政府治理,虽然能够让弹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所收敛,但优化行业生态、加强业界自律、形成监管合力,才是治本之策。在这方面,全社会无疑仍需长期发力。

岂容弹窗广告再“霸屏”!(网上中国)
信息服务要让百姓用得上用得起(云中漫笔)
SK电信的领军者(互联网大咖秀)
哪类青少年偶像更有价值含金量?
责编:徐 蕾 陈菲扬 邮箱:chenfeiya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