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举行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相关保险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当前保险业务发展的最新情况。总体来看,目前中国保险业资产平稳增长、抵御风险的基础不断夯实、保险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保险行业将继续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深化改革创新的目标任务,加快行业转型发展,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行业整体运行稳健
在发布会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邢炜介绍,目前我国保险业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可以用“三稳三好”来概括,即:行业增长稳、风险防范稳、外资预期稳,保险改革创新不断推进、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保险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18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8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8.3万亿元,实现了平稳增长,继续位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今年1—4月,我国保险原保费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92%,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9%,实现了良好开局。偿付能力方面,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178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1%。今年一季度,这两项指标分别是245.3%和233.4%,分别上升了3.3和2.4个百分点。”邢炜说。
与此同时,保险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不断调整机构体系、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比如,在财产险方面,保险业通过发展各类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等为实体经济在生产和发展的各个环节提供风险保障;在健康险方面,目前有100多家产寿险公司开展了健康险业务,开发了涵盖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超过3500个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选择。
主要企业加速转型
保险业平稳运行在企业层面有着充分的体现。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以来主动优化产品结构,深化保障型的产品经营,保障型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极大地提升了客户的保障水平。2019年1—5月,平安人寿主力长期保障储蓄性产品在个险新单保费中占比达到了39.3%,较去年的同期提升了5.9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推进产品多元化,统筹好长期储蓄型产品和保障型产品销售,更好地满足客户保险保障需求。在具体业务上,中国人寿积极搭建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的客户服务体系,实现公司、客户与队伍之间紧密互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特色模式,运用科技手段为大众提供便捷的保险服务。2018年,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首年保费的比重达90.16%,较2017年提升26.17个百分点;2019年第一季度,这一指标达98.97%,较2018年同期增长12.23个百分点。
“尽管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寿险市场,但保险密度和深度与其他主要寿险市场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人们更加重视身心健康,医疗卫生支出将保持较快增长,这也为保障型业务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速,出于保持未来生活水平的期望,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仍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需求。”该负责人说。
服务经济社会需求
实现风险保障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
在投资方面,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险资独有的长期稳健的资本优势,在支持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4000亿元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涉及交通、电力、能源、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及棚户区改造,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在对外经贸合作上,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全方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已经参与到巴基斯坦科哈拉水电站、中铝秘鲁二期项目、哈萨克斯坦轻轨项目等工程险项目、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等运营险项目等一系列具体业务中。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末,保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支持“一带一路”投资达到9612亿元,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投资分别达到4248亿元和1717亿元,支持清洁能源、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达到6942亿元。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过程当中,必然对医疗、健康、养老的需求不断提升,保险在民生保障领域的作用肯定会日益显现。”邢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