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挖掘海的潜力 做足海的生意

北海疍家人:家门口过上好日子

庞革平 陈钦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12日   第 12 版)

  图为疍家小镇夜景。
  来自网络

  祭拜过海神,年过六旬的房广雄夫妇在儿女簇拥下落座,桌上的疍家煲、海鲜粽、炸沙虫等美味热气蒸腾。在广西北海银滩疍家小镇的自家别墅里,吹着空调吃团圆饭,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祈福端午安康,夫妇俩由衷高兴。平安康顺,是疍家人最深切的心愿。以前,广西北海市银滩镇白虎头、咸田村等地的渔民在海上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如今,依托好政策,疍家人“洗脚上岸”,放下渔网靠电网,发展起民宿旅游等产业,家家户户不再看天赶海、担惊受怕,腰包也逐渐鼓了,日子过得安稳且滋润。疍家小镇也成为美丽银滩的新名片。

  担惊受怕成过往

  在搬到疍家小镇以前,叶发琼住在银滩核心区的白虎头村,全家生计主要靠丈夫出海捕鱼。每天傍晚,丈夫踏着夕阳的余晖出海,在海上一漂就是一整夜。从目送丈夫出海的那一刻起,叶发琼就开始牵肠挂肚。遇到刮风下雨,守望的人整夜担惊受怕,直到船上的人平安回港,悬着的心才放下。然而新的一天,这种焦虑又会重复上演。房广雄原是银滩镇咸田村渔民,16岁起以打鱼为生,每个月有20天左右在海上。40多年的捕鱼生涯,他最大的感受是“辛苦,又不得钱”。忙活一整晚,能赚个一两百元,运气不好时,捕到的鱼还不够填补柴油费、人工费,日子过得紧巴巴。漂泊了大半辈子,房广雄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在疍家小镇安定下来。

  疍家小镇距银滩景区1.5公里,是北海最大的搬迁安置区,当年为配合银滩升级改造,由银滩核心区域咸田和白虎头两个村6000多村民搬迁回建形成。完善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加上政府的系统规划布局,小镇舒适宜居。几年间,村民们见证了新家变靓、名气变大、游客变多的过程。

  换种方式经营海

  走在疍家小镇主步行街上,周边楼房被精美墙绘和3D涂鸦包裹,鲸鱼、船只、帆影、渔网、浪花等大海元素交织,浓厚的海洋气息扑面而来。

  房广雄夫妇把自家回建房改造成民宿,4层楼,除一层自住,其余8个房间都改作客房,家电配置齐全。入夏以来进入旅游旺季,夫妇俩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游客订房咨询电话。

  在疍家小镇,有大小民宿200多家。疍家人靠海吃海,从前风里来、浪里去地赶海捕捞,现在围绕那片海搞旅游,挖掘海的潜力,做足海的生意。这个海洋特色小镇,如今被誉为“银滩后街”,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渔家风情,令五湖四海的游客和年年来此过冬的“候鸟客”流连忘返。

  同样经营客栈的吴艳说,随着小镇知名度的提升,客流量年年增长,跟几年前客栈刚开时相比,房价已翻了好几倍,用电量也水涨船高,“每个房间都装有冷暖空调,WIFI随便用,我这里回头客不少呢。”

  疍家人不知道的是,为打造坚强可靠的北海电网,北海市政府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签订了全面深化“十三五”电力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与城市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北海电网。“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将投资不低于35亿元,用于北海电网建设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年四季不打烊

  夜幕降临,各色霓虹灯亮起,相互辉映,小镇被装点得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小镇成立了艺术团以及合唱队、新疆舞队、广场舞队等20多个小分队,每当悠扬的旋律响起,广场上舞影婆娑、动感十足。

  村民借小镇打造疍家文化的契机,通过开民宿、开餐馆、租房,年收入增加十余万元甚至二三十万元。目前,小镇上疍家文化主题商铺有20多家,疍家赶海等体验式渔家乐项目4个,疍家文化餐馆9家,挂牌经营的民宿有205家。几年间,疍家小镇积极探索搬迁群众就地转产转业路子,构建旅游服务+“候鸟经济”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小城镇大集聚、小产业大市场、小领域大创新,成为宜居宜商宜业之地。据统计,仅发展“民宿经营”一项,就为疍家小镇年增收约5000万元。

  为保障银滩东片区可靠供电,今年北海供电局还将新建1座110千伏冯家变电站。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银滩镇一带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有效保障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老百姓生产生活用电无忧。

  疍家人世世代代在海上漂泊,最懂得安稳、安心的可贵。叶发琼家里的回建房改成民宿后,由儿子儿媳一起经营,月收入达到2万多元。“现在守着家人过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生活也稳定,终于能每天睡安稳觉了。”叶发琼感慨道。

  如今,疍家小镇已打造成为富有渔家特色的小镇,成为北海市又一张旅游名片。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曾经的疍家人早已不再为生计发愁,开启红红火火新生活的他们,对小镇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白水仙听瀑
“创客”云集旅游业
端午“游百病”
北海疍家人:家门口过上好日子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