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时,曾到访过附近的阿米什人小镇,参观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拒绝汽车及电力等现代设施,很少使用现代电子产品,过着简朴又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生活模式令我惊讶,但他们那种“无欲求,不浪费”的信条却也值得现代人深思。
当时,我所在的课题组正在做雨洪利用方面的研究课题,与这几年在国内蓬勃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属于一个范畴。为了提高生物滞留设施净化道路径流的效率,仅在马路牙子的开口方案上,我们就做了近百种设计和试验;为了改进一个比较合适的水泵,参与研究的本科生志愿者从人类第一台泵的资料开始,做了系统而完整的查阅总结……这些片段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汇成一个词就是“用心”——不以经济利益为根本诉求,对待研究认真细致、肯下功夫。
回国后,我把在国外的生活、工作以及所见所闻与感受分别用“万花筒、显微镜、近视镜、望远镜”4种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总结梳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设计与硬件相融合,国外研究工作虽苦,但其中还是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态度和作风。
回国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祖国几十年来城市化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如何破解 “城市病”、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也引发众多关注。
在我的家乡陕西,如果现在到秦岭北麓去看一看,会发现那里绿意正浓,一派生机萌动的景象。昔日宛如这块生态屏障上的“伤疤”的违建别墅,如今已不复得见。去年7月,中央派驻专项整治工作组与当地展开联合整治行动,上千栋违建别墅已经被陆续依法拆除。
今天的秦岭,好山好水好景真迷人。
在基层挂职期间,我也曾着力推进过陕西勉县以镇为基本单元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目的是想以新技术为平台,探索综合解决相关问题的渠道,助力城镇发展转型,建设更和谐智能的人居环境。
梧桐树下美桑梓,竞拔玉清绕凤池。海归群体应该发挥留学报国人才库的作用,借助于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平台和科技手段,发挥自身所长,引领并创造新时代的幸福人居生活。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