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天府广场,一路向西,经过四川省图书馆,跃入眼帘的是一座米黄色多边形现代建筑,这便是四川美术馆新馆。新馆俯瞰形似一只横卧地面的“如意”,高38米,地下两层,地上六层,局部四层,总建筑面积19779平方米。毗邻四川科技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博物馆、锦城艺术宫、天府大剧院,共同构成成都天府广场文化聚集区。
四川美术馆成立于1990年,新馆于2015年5月23日投入使用。
版画馆藏蔚为大观
“我们馆藏品总共有10000多幅,其中版画就有9376幅,占到了全部馆藏的90%,而且藏品珍贵,可以说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四川美术馆馆长罗雪村介绍说。
四川美术馆内设的神州版画博物馆,作为我国首个专门从事版画收藏与研究的博物馆,自1992年立馆起,就历史性地担当起国内重要版画作品的整体梳理、研究以及抢救性保护工作。
馆内现藏的版画作品中,有古元、李桦、彦涵等“延安版画五老”的绝大部分原作以及四川版画代表人物李少言、牛文、韦中铁、徐匡等人的作品。
1931年,在鲁迅先生的提倡和推动下,版画界兴起了从古代复制版画向以创作为主的新兴版画转变的新兴木刻运动。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代版画家生活、创作的重要场域。新兴版画因为易于创作、易于复制传播、在情绪表达上更为强烈的艺术特征,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
四川美术馆的藏品覆盖了从新兴木刻到新中国版画阶段,从群体版画阶段到版画本体语言研究阶段直至现代。丰富而全面的藏品,使其成为了国内完整收藏新兴木刻运动作品的代表机构。
建馆之初,在古元、李桦和李少言等一批著名版画艺术家的带领与呼吁之下,全国范围内的版画艺术家纷纷将自己的版画作品无偿捐赠给神州版画博物馆,为其今日之馆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版画藏品中,有6700多幅是那个时候获得的无偿捐赠,大家就是为了支持我们的版画保护与研究工作。”四川美术馆典藏部主任邝明惠介绍说。
展陈传播丰富多样
绘画艺术品的收藏与保护,是美术馆的一个重要职能。
“四川以前就是美术大省,加之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版画艺术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画作。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决定发挥自身特色,在收藏品种上向版画倾斜,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版画收藏。”据罗雪村介绍,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后,美术馆获得了每年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四川美术馆将这笔经费的大部分用于重要版画作品的收藏工作。
在收藏的同时,美术馆兼重版画的保护与传承,活化馆藏。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保护现有的版画藏品,将现有馆藏整理编订,出版成册……在全国范围内追寻早期的还健在的著名版画艺术家,通过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与保存老艺术家的珍贵创作经历。”罗雪村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国近现代版画——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集》,被评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获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拍摄“神州版画博物馆——版画大家‘面对面’访谈”系列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了宋源文、其加达瓦、吴强年、安琳等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经历,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陈娥作为纪录片拍摄工作的推动人,多次参与访谈摄制,许多老艺术家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作经历,令陈娥至今记忆犹新。“李少言先生是我们版画博物馆的创立者,当年跟随贺龙司令作战,边打仗边刻版画,在炮火硝烟中创作了《一零二师在华北》作品集,生动记录了当时的战争。”“很多那个年代的老艺术家现在都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了,有的已经过世。这项工作时间很紧迫,我们要尽可能拍摄更多。”陈娥向记者解释,对于版画博物馆来说,除了收藏作品,这些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与艺术家的创作经历同样很重要。
自新馆投入使用以来,四川美术馆先后策划举办过《手作匠心——首届西南青年版画创作推动计划展览》《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师造化境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使徒行传——时代对话版画艺术展》《使徒行传Ⅱ——四川历届全国美展版画获奖作品展》《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展》等特色版画作品展览。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开设免费的版画创作课程,近年来共举办过15期“套色版画”艺术体验课,深受公众喜爱。仅2018年一年,就举办了18场主题艺术体验活动,参与人次达720人次。
据了解,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版画展今年将在四川美术馆举行。届时将会展出300余幅版画作品,同时,多幅馆藏版画珍品也会在展会期间展出。
(本文图片均由四川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