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华人翻译工作者吴恒灿

用翻译推动文明“相识”

陈 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06日   第 06 版)

  图为吴恒灿展示自己的翻译成果。
  中新社记者 陈 悦摄

  抚摸着崭新的马来文版《红楼梦》第一卷,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唯一华人董事、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告诉记者,这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先后翻译出版后又一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四大名著翻译计划成功在即。

  “没有相识,何来感情。”从事马中翻译交流工作近40年的吴恒灿引用马来语谚语说,不同文明之间同样如此,先要通过交流“相识”,方能增进理解,继而相互融合,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完成翻译并不是终点”,吴恒灿介绍,汉文化中心还在积极推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以马来戏剧形式巡演,让它们真正“融入马来社会”,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

  两年前排演《西游记》时,吴恒灿就为这部中国神话小说加进了不少马来元素:给孙悟空穿上了马来民族服饰“巴迪”,将“土地公”改成了马来西亚人民熟悉的“拿督公”。他回忆说,当孙悟空一拍土地庙,“拿督公”颤颤巍巍现身时,台下马来观众笑声、掌声一片。

  今年,吴恒灿又在积极推动将《三国演义》搬上舞台。他说,《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改编工作更为不易。为此,汉文化中心联合国家语文局专门组织了编剧培训班,将准备排演《三国演义》各所学校的老师都请来进行培训。未来一个月,他还要巡回各校指导排演工作。“为了排演,我是‘全家总动员’,太太和女儿都投入策划。”吴恒灿笑言。

  令吴恒灿感到欣慰的是,这些作品日益为马来民众熟悉、接受。此前,已有马来学者撰文进行《三国演义》和马来西亚古典小说的人物比较研究。不久前,新山举行马来西亚传统的“三人说剧”比赛,就将《西游记》列为主题,还专程邀请吴恒灿前去颁奖。

  吴恒灿说,其实,当年他选择走上翻译道路,也是希望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和马来文化的交流融合。

  他回忆,当时马来西亚著名诗人乌斯曼·阿旺鼓励马来语专业出身的吴恒灿,“(将马华文学翻译为马来文的)工作必须有人来完成”。“我不来做,谁来做。”吴恒灿说,自己毅然投入其中,并进而从事马中翻译交流。

  “马中文化交流取得的成果,离不开两国政府和各界的大力支持。”吴恒灿介绍,1989年,自己随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代表团访华,见证了马中两国在文学、语文、翻译和出版等领域合作的开始。随后,就有大量马中文学作品在两国翻译出版。

  吴恒灿还记得,在1995年,他向巴金征询许可,要将他的长篇小说《家》翻译为马来文出版。巴金老人虽然身体健康欠佳,依然亲笔写下,“同意授权你们出版《家》的马来语版”。这张纸条他珍藏至今。

  近年来,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和中方合作,在马来西亚推动“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令马中文化交流更上一层楼,更多优秀中文书籍以马来文出版,题材也从文学作品拓展到传统文化、经济等不同领域。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让这位翻译“老将”颇为振奋,“推动马来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对话’正是我从事翻译的‘初心’,文明对话需要翻译工作,文明对话也将推动翻译事业发展。”

  “我相信,未来5年内,汉文化中心翻译的中文作品能超过过去30年。”吴恒灿说,中心也持续推动将马来文作品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为马中“文明对话”添柴加火。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本华文教育热起来(侨界关注)
华人社区
用翻译推动文明“相识”
江苏连云港:华侨侨眷共栽华侨林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