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婉转悠扬的江南昆曲,“美丽江南——浙江文化体验工作坊”近日在马耳他惊艳开场。
马耳他高利塔纳国际音乐节当天,音乐节艺术总监柯林·阿塔德等贵宾、音乐爱好者、当地华侨华人、中小学生以及游客500余人观看了演出,现场掌声连连。
在欧洲找到认同
此次在马耳他举办的“美丽江南——浙江文化体验工作坊”包含昆曲、民乐、茶艺三部分。曼妙的唱腔,飘逸的舞姿,清新的茶香映衬着古朴典雅的维多利亚古城。观众们听曲、品茶,如痴如醉,更有观众穿起了昆曲戏服,模仿经典甩袖,玩得不亦乐乎。
“凤凰三点头”是泡茶技和艺的结合,表达了对客人的敬意,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当天在活动现场,茶艺人员表演这项传统技艺时,观众们突然都安静了下来。”浙江省文化馆此次的领队赵亚倩说,“海外观众可能不太懂我们在做什么,也不了解背后的文化含义,但他们能感受到其中的敬意。”
“互动环节,我们本打算邀请几个小朋友来学几句昆曲唱腔。”赵亚倩说,“但没想到一下子上来一群当地小学生,他们都对昆曲很好奇,学了两遍就能哼个大概。”古老昆曲在欧洲古堡被海外童声演绎,别有一番韵味。
“活动最后我们用笛子演奏了一段当地乐曲,现场观众都跟着我们唱了起来,就像一个大合唱。”赵亚倩说。用中国乐器引领马耳他小调,美丽江南工作坊仿佛真正融入了马耳他。
“这是我们第二次去马耳他。”浙江省文化馆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黄芸说,“第一次是2017年,我们教当地小朋友刺绣,给他们一块小手帕,垫上绣绷,他们先用铅笔画出自己祖母的名字,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针一线地绣出来。他们很用心,有些男生绣得比女生还漂亮。”针线勾勒出友谊,描绘了马耳他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向世界介绍江南
“美丽江南工作坊只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坊之一。”黄芸说,类似的工作坊还有3个,分别是“丝风瓷韵茶花香”、“江南美食”、“匠之道”。“而且,不仅是马耳他,也不仅是欧洲,我们正在向世界介绍我们的文化。”
用美食讲故事,是江南美食工作坊的妙招。2018年,工作坊在老挝办“江南美食”,因为地域相近,工作坊选择与老挝当地的菜品进行比较,还用中文、英文、老挝语向现场观众介绍其中的故事。恰逢中秋节,他们雕刻了嫦娥奔月的米塑,给当地华侨华人和民众讲古老中国对星空的想象。
当美食遇上爱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江南美食工作坊2017年在埃及给出了答案。“当时正好是中国的七夕节,我们就在烹饪的过程中给观众们讲七夕的故事,讲银河和鹊桥,给他们讲中国人的爱情观。还会向他们介绍每道菜品的中国名称和背后的含义。”黄芸说,“江南的美食不仅仅是烹饪,雕花和摆盘也是美食的一部分。设计菜品时我们融入了断桥与六和塔的元素,然后通过雕花和摆盘呈现出来。希望用这种方式向国外友人介绍我们的西湖和我们的爱情。”
2016年在德国,2017年在埃及、马耳他、巴基斯坦,2018年在坦桑尼亚、老挝,2019年在马耳他,在丹麦、澳大利亚。浙江省文化馆携四大工作坊向全世界介绍西湖,介绍江南。
“海外华侨华人给我们很大帮助。”黄芸说,“2018年9月我们在巴黎办特色小镇,一开始只是想请他们来帮忙撤展。但当时法国侨界知道这个消息后,从策划到最后的宣传,都十分热情地加入进来,让我们在海外感受到一种属于我们的凝聚力。”
借侨力推广传承
万事开头难。赵亚倩说:“最开始的时候,是海外侨胞给我们力量和支持。在坦桑尼亚,我们的道具出了问题,没办法持续对茶壶进行加热,当地的一位华侨就自告奋勇,驱车半小时,给我们带来了急需的小圆蜡烛。”
“华侨华人是最能被我们演出触动的一群人。”赵亚倩说。2018年,工作坊在新西兰办元宵灯会,现场制作糖画。一位80多岁的华人老太太知道消息后,第二天专程来观看、品尝。她说这是久违的家乡味道。
许丹霞,一位在坦桑尼亚生活6年的华侨女孩。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参加了“匠之道”的活动,从此爱上了茶艺。“她对茶艺的热爱完全被激发了出来,今年还和我们联系,表示要来杭州学采茶和晒茶。”赵亚倩说。
赵亚倩表示,华侨华人是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使者,也是沟通的桥梁。“他们是天然的翻译者,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和口音,这个时候当地的华侨华人就会主动站出来,给当地人讲我们在做什么,有什么含义。”赵亚倩说,“他们还会召集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来看我们的表演。最有趣的是当地的华人小朋友,看了我们的表演就会追问背后的故事,父母就会去了解,讲给他们听,这些小朋友又会讲给学校的同学听。华侨华人在我们和当地人间架起一座桥梁。”
以侨为桥,将江南特色和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喜欢江南、了解中国,让广大华侨华人骄傲地向当地人介绍中华文化。就像赵亚倩所说:“这是一个接力的过程。我们的节目做得越生动,当地华侨华人就越自豪,我们的推广也就越顺利,就会有更多的人欣赏、了解我们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