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路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诚然,无论是实质的,还是思想的,脚下的路,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前进速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一场关于农村路的改革拉开序幕。近日,我们走访湖北、宁夏两地,切身体验了5年来中国农村公路发生的喜人变化。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道路就是脱贫的敲门砖。
一寸一寸地将路抠出来
“左边石柱河,右边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肩挑背磨像骆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店子坪村这首世代流传的民谣,道尽了恶劣的交通环境带给村民们的苦楚。
3月30日,面对我们的采访,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感慨万千,在他的记忆当中,有6位村民因悬崖峭壁而失去了生命,出行和物资运输都极其困难。
没有路,脱贫致富对一个村庄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就在这时,当地干部走上前来带领大家扛起修路的担子,打破这个与外界隔绝的“门槛”。
2005年,洋芋河谷里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店子坪人向大山正式“宣战”。绝壁之上,村民们喊着号子,肩挑背扛,腰系绳索,手持镐头,在王光国的带领下打炮眼,凿石块,决心要一寸一寸地将路“抠”出来。
修路途上却多坎坷,2007年的一场洪水,差点将店子坪通路的梦想扼杀。回想起那场灾难,王光国露出揪心的神情。“当时还在施工,我心里就有一种要出事的预感,就把老百姓叫到边上,我说一定要注意安全,但突然就全部垮掉了。”在场的老百姓看到路塌的一瞬间,似乎心里那个通向外面的希望也顷刻垮掉了。其中有年纪大的老人扛着锄头往回走,闷着头,流着泪,一言不发。
灾难使得村民们对修路有些绝望,但王光国强忍难过,对几名党员说:“没有人做,我们这几个人,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的半年内,修路成为了王光国的代名词,当他向家人提出想考公务员时,儿子竟脱口而出:“爸爸去考公务员了,那谁去修路呢?”
王光国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从村民自发修路到交通部门参与扶持,从毛坯路到水泥路,从锄头簸箕到挖掘机压路机,店子坪村修成了横跨峡谷70米,投资159万元的愚公大桥,修成了7.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打通了店子坪村到高坪镇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外面的世界,终于来到店子坪人的面前。
但把道路打通仅仅是改善百姓生活的第一步,道路的养护、运营等问题都随之而来,村民如何融入外面的世界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
“祁局长,我们家孩子上学需要办什么手续吗?”
“小祁啊,我想贷款怎么贷啊?”
“祁局,我们家门口的路裂了,你快来看看吧!”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交通局副局长祁士龙的电话已经成了当地村民的“110”,凡事只要打给祁局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深知“守江山难”的祁士龙时刻关注着公路的养护状况,去年10月份的一个夜晚,凌晨3点钟,祁士龙床边的手机又一次打断了他的睡眠。
“好,我马上到!”听闻孟塬高岔至小圆子路段遭遇水毁,他立刻通知救援抢险队,并和他们一同前去现场对道路实施“抢救”。从月亮落下再到太阳升起,祁士龙一行人终于赶在天亮之前将路恢复了原貌。
被道路激活的特色产业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10月初,红军在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豪情满怀,写下了著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诗中的“天高云淡”令人向往,可是因为交通闭塞,多年来,六盘山的美丽景致一直在沉寂中流逝。
今年有所不同。“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如今的六盘山,桃花、杏花沿着蜿蜒的乡道漫过层层梯田、延缓的山坡,越过沟坎、山峁,迤逦绽放,花开成海,游客们沿着山路欣赏周边美景的同时,还可以走到村民家中感受地道的农家乐……一条条美丽的乡村公路把它与外界连接,人们走进六盘山,了解六盘山,爱上六盘山,也开始建设六盘山。
几十年来,六盘山一直“因路而贫”,空有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却得不到发展。近五年,宁夏固原市新增农村公路1520公里,新增硬化路1460公里。一条条晴雨通车的硬化路,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康庄道。这不仅让游客欣赏到美景,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同时也推动着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
“努力把山桃核变成金豆子做成大产业”。4月3日,我们走进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扶贫车间,赫然的16个大字立在屋檐上。扶贫车间里,村民们运用机器进行抛光、打孔和雕刻,最后诞生出一个个山桃核保健枕、手链及各种小巧玲珑的手工艺品等,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产业链。
其中有一位年长的老人手拿刻刀,透过眼镜观察着手里的木头,然后迅速精准地用刀在木头上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他是根雕艺术家瓮金鼎,也是教授村民“一技之长”的老师之一。平日里可以做根雕教学生,还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坐车前来进行艺术探讨。“以前做这些山桃核都只能孤芳自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到我们这里来购买,越来越多的产业来和我们合作。”不再为吃穿发愁的瓮金鼎满足地说道。
“以前一件棉袄,冬天穿完了,夏天把棉花掏出来接着穿。”瓮金鼎说,他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过上如今这么好的生活。道路通到家门口后,买家通过网络下单,物流商家就能及时来进行包装运输。这些传统手工艺品拥有了自己的专属道路,村民们也走上了奔小康之路。
同样被道路“释放”的还有湖北省恩施州的土地。湖北恩施的高坪镇,位处北纬30度,海拔1200米,夏季凉爽宜人,拥有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富硒土壤。
“现在下了高速公路,20分钟就能到这儿,2020年高铁也能建成,带动咱们老百姓脱贫致富。”青花田园综合体总经理王宸宇说,如今交通的便利让青花田园能够直接将厂建到当地,租用老百姓的土地,增进土地流转,营运期间还可以给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务工收入。“应该说,是‘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让青花田园走进美丽的高坪,给老百姓谋福利!”王宸宇笑着说。
高坪镇目前全镇公路总里程达到218.9公里,农村公路养护率达到100%。围绕恩施地心谷核心景区、脆红李等特色产业、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土家民宿等特色村寨建设,着力打造道路景观,切实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带动民宿发展100余家,特色产业发展2.6万亩,带动贫困人口6200人脱贫致富,综合收入600余万元。
人在家中坐 订单找上门
通往欧洲的班列上,运输着一批批人造花,吊牌上都写着“Made in P.R.C”(中国制造)的字样,谁能想到这批销往海外的人造花来自中国宁夏固原市的一个小村庄。
4月2日,在宁夏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的人造花扶贫车间里,23岁的马海丽正迅速地把叶子放在机器上,脚一踩,机器一压,手一抓,人造花的叶子就成型了。相较其他年龄大的妇女,马海丽干得更快也更多,在机器前做一个月就能挣2000元左右,“干得快些就挣得多些”,马海丽一边笑着对我们说,一边手上不停。
2016年前庄村推进脱贫销号,由于隆张铁路贯穿南北,南接312国道,北连固原市原州区,交通的便利使村内生产的商品可以顺利销售出去,也让村民们大开眼界,见证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海丽的丈夫外出打工后,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她的肩上:孩子们需要妈妈的照顾,老人们需要陪伴,家里的地需要人照料……如今,地里有割草机,家门口就是挣零花钱的扶贫车间,中午还可以回家为家里人做个午饭,“太方便了,路通了以后身上和心上都轻松了太多了。”马海丽回想起这几年交通带来的变化,仿佛是伴随着家门口的路一天天修通,日子一天天变得更好了。
在前庄村,像马海丽这样的妇女还有很多,55岁的司彩霞已经在扶贫车间待了近两年,平均下来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自2017年7月起,扶贫车间的正式运行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就业人口达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了22人。通过将扶贫车间建在村头,让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持家创收两不误。
同样感受到生活水平提升的,还有来自湖北恩施州花坪镇村坊村村民向孝旺,她摸着自家的葡萄架开心地说:“以前只靠卖葡萄根本养不活一家人,还得种粮食、养猪。近几年路不仅通了,还越拓越宽,大货车都能进得来,每年卖葡萄就能赚五六万块钱!”
花坪镇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平均气温20℃-23℃,素有“清爽花果坪、康养仙居地”之称。向孝旺所种的是当地有名的“关口葡萄”,皮薄汁多,还有玫瑰的香味,不愧为山珍奇果。但在路通之前,只能空有香气而无人知。
“过去,我要背到10公里以外的镇上去卖葡萄,而且葡萄皮薄容易破,因为泥路不好走,往往还没走到镇上,就已经坏了一半。”向孝旺心疼地回忆道。而今,她和老伴只需要偶尔下地看看,不再担心运输的问题,坐在家中就有订单电话打来,站在房前就能看到外面的车子开到葡萄园来收货。
曾经的湖北省恩施州峰峦叠嶂,群山锁扼,让这里的人们仰叹高天,呼唤坦途。近年来,全州交通运输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加快发展,制约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打破,曾经的闭塞之所已变为通衢之域。
路通了,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店子坪村,“抬猪出山”成为历史,摩托车、小汽车、大卡车开进来了,土豆、红薯、猕猴桃源源不断运出去,解决了以往出行难、上学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路活了,村子活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