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重庆时,我已多次听人提及:在重庆,电梯上去十层,出来可能是平地,下了负三层却有可能在山顶。待到亲身体验过,方知其言非虚,于是更觉神奇。
因城中青山繁多,重庆又有“山城”之谓。山多了,路就窄了。盘山公路迂回曲折,似乎不少来重庆旅游的人都有相同的困惑:明明瞧着就在跟前,要走过去却得绕上很长一段路。城市与山并肩而立,生活在这里的人可以居闹市而不觉喧哗,处山林而不感荒凉,无疑是十分美好的。
儿时读李乐薇先生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觉得他将山间小屋与自然的和谐写到了极致,待到来了重庆,忽然发现,重庆人就居住在这空中楼阁里。如果只作“到此一游”,并不久呆,人们的行程大致相仿:洪崖洞,磁器口,解放碑,长江索道……即便如此,洞、碑、街、桥,不同的建筑,仍将空中的、陆地的和水面上的自然与人文画在了一张画上,颇有味道。当然,最惹人牵怀的还是山。在重庆看山,风是向导,树是向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也是向导。
重庆有很多的山,且这些山大多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仙女山、歌乐山、明月山、缙云山、乌云顶……理所当然的,这些山背后都有一个值得言说的故事。
仙女山上没有仙女,却给人“神仙居处”应有的感觉。举目所见,蓝天白云,绿草茵茵,这风光入人眼眸,堪称旖旎。游客行于其间,居中有路,两旁则是草场,草场里有马,马与人四目相望,自顾自踱步而走,看起来比人还要悠闲一些。许是因为地势的关系,此处的气温要略微低于其它地方,如若是夏日时节来,无疑是一个纳凉的好去处。
草场的一边有一座小小的山峰,遗世独立,有仙者之风,菩萨之态,即为“菩萨坨”。菩萨坨看起来并不大,这从一个“坨”字里可以觉察。围观的游人倒是不少,熙熙攘攘的,听导游讲解着相关的历史典故。如果将山比作人,仙女山远离闹市,宛若小家碧玉,那么南山处在闹市中心,称得上是大家闺秀了。
自古以来,“南山”一词在人们心中有着极美好的寓意,虽然彼南山不是此南山,但词语背后的这种美好是相通的。南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是一个风景区。它北起铜锣峡,南至金竹沟,迤逦绵延处,有汪山、黄山、岱山、老君山、文峰山等数十座之多,当真可谓是奇峰罗列、重峦叠嶂。有山可依,便是坐看云起的好地方。
既到南山,自然不得不说说闻名遐迩的“南山醉花”。据当地人讲,原先的“巴渝十二景”里就有它。光是听说这个词,便已有无限诗意涌上心头,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幅让人词穷的美景——有山,有花,有酒,有人。诗人张枣曾将南山意象写入诗中,他吟唱道:“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可是,南山上栽种的又何止一种梅花?茶花,玉兰,樱花,杜鹃花,无论哪一种花开时,都可得十分风光,都可教人流连忘返。
除了仙女山和南山,重庆的山还有许多。宋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开篇写道:“环滁皆山也”,其实这句话用来形容重庆也是一样贴切。在重庆,山与城是一体相融的。人们游览山城,却难得发现有山,初始不解,后来便明白了,因为山在城中,城亦在山中,早就不可分了。你也可以试试“听山”。山上生草木,有草木自然会有虫鱼。流水淙淙,鸟鸣声声,风声,雨声,游人的交谈声,从未像此时这般让人觉得亲切。
山城骨子里应是安闲的吧,不然何以能给人一种悠悠然的情态?不信你看:无论城市的发展多快,生活的压力多大,走进火锅店,炉子里生起火,架上锅,屋外的种种就再也进不来了,鼻子里只剩下浓浓的麻辣味道。假期有限,分明还未看够,归期已至眼前。然而人生就是这样,来过,看过,一了心愿,便已很好。就像白日里坐缆车看江景,走了许多的路,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上车,相机尚未摆好位置,缆车就到了对岸。但那一眼,便可抵寻常时候的五百次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