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的郁怡青正在学校的组织下,到罗马学习中世纪历史。参观罗马古迹、切身体会当地文化、用意大利语与居民沟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令郁怡青收获颇多。
有了更多“同理心”
说到为何留学?郁怡青说,高一时参加一个在海外的模联会,对海外院校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便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同时付诸行动,成功申请到卡尔顿学院读书。
在卡尔顿学院,可以在本科二年级的第三个学期选专业,这给了郁怡青选择的空间,最终选择读心理学专业。“我的好奇心很重,也希望探究人心。”郁怡青说。通过本科前两年的心理学课程学习,发现神经科学这门课程和精神疾病相关度很高,同时,既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十分有趣。
读了心理学专业后,郁怡青有了更多“同理心”。“这学期我学习了精神疾病相关课程。教授介绍了近10种心理疾病,从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到解离性身份疾患,让我对疾病有了客观认知。课堂上,也有病患与我们面对面进行交流,讲述他们的经历、受到的偏见,这使我产生了一种同理心。”郁怡青说。
郁怡青参加了精神疾病课教授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小组。
“我们组有8名同学,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讨论。”郁怡青说,“希望能够学以致用,以后为患者提供更有建设性的治疗方案。”
用舞蹈调节学习压力
在专业课之外,郁怡青选了一门舞蹈课。“从学校到城里约需1小时的车程,每学期舞蹈课老师会带我们进城看两次演出。在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需做笔记。演出结束后,需跟老师进行交流。舞蹈课上,需读相关论文,看舞蹈视频,分析舞蹈动作和舞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郁怡青说。
据郁怡青介绍,每逢学校有舞蹈演出,老师会将舞者请到课堂来交流。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和舞者进行深入对话,受益匪浅。在交流完成及看过演出后,学生还需要提交一篇报告。“这门课既陶冶了情操,又让我在繁忙的学习中得到调节,还提升了英文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郁怡青说。
郁怡青同时辅修音乐表演课程,这和她此前在某歌剧艺术节上做志愿者的经历有关。“做志愿者期间,和歌剧艺术家接触挺多的,就想学习歌剧。正好卡尔顿学院提供声乐课,我便选了。上声乐课,需要转换思维方式,让我身心都得到了放松。”郁怡青说。
和教授积极沟通
在卡尔顿学院学习期间,教授的帮助让郁怡青的学业进步很快。“教授很乐意答疑解惑,只要发邮件约好时间就好。有几节课,因教授语速快,我有点跟不上,便跟教授提出希望讲课速度可以稍缓一些,复杂难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解释一些。教授会听取学生的建议,照顾学生的听课感受,之后真的放慢了语速。”
另一件让郁怡青印象深刻的事是,本学期精神疾病课考试,因有很多描述病症的题使用了一些非常专业的术语,如果将其译成中文,她可以理解,直接看英文题目,就很困难。善解人意的艾布拉姆斯教授了解到郁怡青的困难后,决定提前1天让她参加考试。
“提前考试会给教授带来一些麻烦,但教授还是愿意帮助我,重新帮我安排了考试。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也让我感动。”郁怡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