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印尼归侨郑文泰:

散尽千金 编织“热带花园”梦(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李嘉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3月29日   第 06 版)

  兴隆热带花园一景。
  (资料图片)

  郑文泰悉心照料园内植被。
  杨抒怀摄

  走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绿道上,绿意逐渐浓密起来。道路前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花园。在花园入口处,站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头发灰白,皮肤黝黑,胡须略微有些凌乱。当记者走近时,他伸出粗糙的、布满老茧的大手,微笑着说“欢迎”。

  初见郑文泰,很难想象,眼前这位亲切和善的普通老农,头顶着“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等大大小小的光环。

  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热带花园,无数植物在这里畅快呼吸、自由生长。郑文泰也如一株老树,深深扎根在这里。

  

  大病之后的“人生之问”

  “生命是短暂的。很多时候,人们还没摸透,就失去了它。”说起自己建热带花园的初衷,郑文泰这样告诉本报记者,言语间流露出一丝哲学的味道。“我一直在想,我究竟给这个地球、给其他人留下了什么?我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哪些善事?”

  1992年,47岁的郑文泰发出了这样的人生之问。

  当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一度挣扎在死亡线上。与死神擦肩而过后,他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在剩下的时间里,干脆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态!”

  “之所以选择兴隆,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最能承载我的生态修复梦想。”郑文泰说。的确,兴隆地处北纬18度线的热带北缘,湿度、温度较南北都更适宜热带植物的生长的恢复。

  事实上,这里的兴隆华侨农场还承载了郑文泰年少的回忆。

  郑文泰祖籍福建,1945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60年回国。1964年,19岁的郑文泰来到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在这里,他半工半读完成了华侨大学植物分类细胞学课程。

  在兴隆度过的数载岁月,让郑文泰至今难忘。“我有机会接触、了解各种植物物种的结构,为现在的生态修复工作打牢第一层基础。”

  1972年起,郑文泰先后在香港、台湾等地学习建筑学,随后开始在建筑设计、酒店经营管理行业发展。1984年,郑文泰重回海南,从事酒店业。

  “一座建筑最重要的元素,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周围的环境。”在参观考察许多国家的建筑后,郑文泰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理念,“不能以毁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发展。”

  兜兜转转,阅尽千帆,在近天命之年,郑文泰回到了少年时代奋斗过的地方。这一扎根,就是20多年。

  散尽千金的“绿色梦想”

  走进兴隆热带花园,仿佛进入了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在这里,树木不必整齐,花草不必美观,它们爱长多高,就长多高,爱把枝叶伸向何处,就伸向何处。鸟啼虫鸣,山清水秀,万物和谐共生,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古朴之美。

  “现在整个园区逐渐呈现出原始次生林的状态。”郑文泰告诉本报记者。

  2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的荒地,乱砍滥伐使原来雨林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1992年,郑文泰卖掉在香港、广州等地的产业,与兴隆华侨农场合作,在5800亩的荒地野坡上启动热带雨林修复工程。

  当时正值海南房地产开发热潮,一个成功的归侨企业家换上园林工人的行头,一头扎进荒山中,这样的举动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郑文泰书写的,正是一个“愚公”拓荒的故事。他邀请了一批国内外植物专家,背上水壶、带着干粮,在山坡上搭起苗圃棚子,培育恢复濒临灭绝的树种;他拿着GPS定位仪,规划、测算、开荒,修建了一条条林中小道;他扛着锄头,从风小、抗旱能力强的山脚下开始补种,一步步、一片片地把原来的生态结构修复过来;他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以热带花园为基地,引种、育种、扩繁,进行林相结构恢复……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保护与人类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关。”望着如今绿意盎然的花园,郑文泰的眼里闪着光亮。

  现在的兴隆热带花园,已扩大到约1.2万亩,珍稀濒危植物有65种,涵盖物种4000多种,许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在这里得到迁地保护、繁殖,并形成群落,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扎根深山的“普通老农”

  “商海转身,名利已是往日云烟;深山扎根,只为守护山间草木。二十六载栉风沐雨,时光花白了鬓发,辛劳染绿了荒野。花香、虫鸣、树荫,他用汗水编织一个绿色的梦。”

  这是2019年1月,郑文泰在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上获得的颁奖词。

  “钱财、荣誉都不重要,我只想踏踏实实种好这片雨林。”当记者提及他曾获得的种种荣誉时,郑文泰神情淡然。

  这些年,一些开发商看上了这座天然氧吧,找郑文泰商量,出让热带花园的一小块地搞房地产开发,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入不敷出时,郑文泰一次次变卖家产,贴补给自己的热带花园。

  郑文泰抵御着各种诱惑,扎根在这里,像一位最普通的海南老农,孜孜不倦播种并收获着一个绿色的梦想。

  有一次,为了寻找海南稀有物种“苏铁”样本,郑文泰从山坡上摔了下来,不省人事。当他被工人救醒时,第一句话竟喊出:“我找到苏铁了!”

  “这片雨林就是我的事业,我把它视为自己留给这个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郑文泰坚定地说,“破坏生态,会毁掉大自然中人类未知的部分,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做这样的事。”

  作为兴隆热带花园的董事长,郑文泰的办公室就是大自然。育苗、浇灌、巡视园区……这是郑文泰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热带雨林的修复需要400年时间,我才花了20多年的时间,只完成了一小步。”郑文泰说,“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很高兴。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关注生态保护。”

散尽千金 编织“热带花园”梦(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中越青年交流儒家文化
搭建中法合作之“桥”
责编:李嘉宝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