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宁夏固原博物馆

丝路重镇 文明交响(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本报记者 禹丽敏 朱 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3月12日   第 11 版)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凸钉玻璃碗

  北魏漆棺画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银壶
  本文图片均由宁夏固原博物馆提供

  “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铺”,位于宁夏南部的固原,自古以来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地带。丝绸之路兴起后,固原作为丝路东段北道要道,发展成四方辐辏、各族交融的国际化大城市。宁夏固原博物馆以其历史完整、独具特色的馆藏,生动展示了固原地区悠久灿烂的文化。

  

  藏品有序  彰显文明脉络

  车辆停驻在固原市原州区西城路133号,映入眼帘的一座典雅的中式建筑,便是宁夏固原博物馆。该馆1988年落成开放,馆藏文物2万余件,时间跨度自远古至明清,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国宝级文物3件。藏品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具特色。

  博物馆基本陈列《千年固原 丝路华章》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文明序曲”,展示史前时期固原丰富的文化遗存,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等。第二单元“华戎交响”,重点展示先秦时期的大量青铜器。第三单元“萧关纪颂”,体现秦汉时期固原作为西北重镇的地位。第四单元“金石鸿篇”,再现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固原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盛景。第五单元“边塞咏叹”,反映宋代以来固原从商贸重镇逐渐变成军事要塞。

  行走其间,我们深深地感到,如若不了解固原地区的历史变革背景,可能会折损观赏效果。

  石针、石锤、石矛……各种远古人使用的石器将我们的思绪拉向远方。固原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2002年,考古学家在固原市彭阳县岭儿、刘河等地,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将固原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万年左右。

  “先秦时期,固原是北方游牧民族西戎的活动区域,周人和秦人兴起时,周人曾多次发起战争,最终固原归入周的统辖范围。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灭义渠戎国,建朝那县,并在固原等地修筑长城以拒胡。”博物馆讲解员小刘介绍。

  秦汉时期,固原地区进入统一王朝版图。秦始皇下令修筑驰道,在乌氏县设瓦亭关,朝那县设萧关。汉武帝时始筑高平城。张骞“凿空”后,途经萧关古道丝绸之路的贯通,极大促进了固原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融合。

  南北朝时期,各地游牧民族纷纷内迁,形成民族和文化大融合的局面。北朝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固原是主要枢纽之一,东西方往来的商人、使者均汇聚于此。“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首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均来自中亚粟特地区,史思明和固原地区所发现的史姓家族属于一脉相承。民族交融的脉络,由此可见一斑。”博物馆馆长王效军说。

  国宝璀璨  述说融合之美

  在“金石宏篇”展厅,记者的目光被墙上一块色彩赭红的棺木吸引。“这是北魏漆棺画,我们馆里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讲解员小刘说。

  北魏漆棺画1981年出土于固原市西郊乡雷祖庙村的一座北魏夫妇合葬墓中,出土时棺木已经完全腐朽,只留下一层薄薄的漆皮,经专家拼对复原后,再现了棺盖、左、右侧档、前档四部分漆棺彩画。棺盖为两面坡式,前高宽,后低窄,这是鲜卑民族棺木的重要特征之一。棺盖中央绘有一条金色水涡纹长河,河中点缀着仙鹤,象征天河。天河两侧饰有缠枝卷草纹和人面鸟身的仙人形象。天河顶端左侧有一红色太阳,右侧有一白色月亮,其下方各有一座房屋,屋内分别坐着一男一女,据其文字推测为“东王父”和“西王母”。

  棺前档正中画着身穿鲜卑族服装的墓主人像,一手持杯,一手执麈(zhǔ)尾,两侧站立着侍从,画面下方绘有两个站立的菩萨。棺侧档的画面分上中下3层,上层以连环画形式绘制中原传统孝子故事,但人物均着鲜卑服装,每幅图之间以三角形火焰纹相隔。中部为波斯著名的连珠龟背纹图案。下层描绘了鲜卑武士策马狩猎的场面。

  “这位鲜卑人的漆棺画融合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反映了北魏时期各种民族大迁徙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也为了解北朝绘画艺术及髹漆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王效军说。

  另两件镇馆之宝是出自李贤夫妇合葬墓的鎏金银壶和凸钉玻璃碗。李贤是北魏、西魏、北周的三朝元老,屡立战功,和北周皇室的关系极为密切。1983年,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发现李贤、吴辉夫妇合葬墓,出土文物丰富珍贵。

  鎏金银壶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萨珊风格金银器。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千克。表面鎏金,环形单把,把上方铸一高鼻深目、戴贴发软冠的人头。细长颈,腹部圆鼓,颈部与腹部连接处、束腰处及底座均饰有凸起的圆珠组成的联珠纹。壶腹部捶揲出男女3组人物图像,构成一幅连续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此壶是波斯萨珊系金银器在中国的重大发现,它的面世将固原、中亚、希腊联系到一起,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艺术精品。”王效军讲解道。

  鎏金银壶旁边摆放的便是凸钉玻璃碗。其造型精美,晶莹剔透,器形完整。碗高8厘米,口径9.5厘米,最大腹径9.8厘米,重245.6克。直口,矮圈足。内壁光洁,外壁饰以凸起的圆形装饰。整器呈碧绿色,内含分布均匀的小气泡。根据玻璃碗的成分和装饰判断,它是典型的萨珊王朝制品。该玻璃碗纪年明确,对确定同类制品的年代具有标尺作用。

  古城巍峨  见证边塞风云

  “边塞咏叹”展厅展现了从宋夏金至元明清时期固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北宋时,宁夏南部地区是宋夏交界之地,固原属于北宋政权管辖。西夏和北宋之间曾发生了三场大规模战役,其中“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战役”均发生在固原地区。展厅里陈列的各种兵器,让我们感受到战场厮杀的壮烈。这两场战役均以北宋的失败而告终,至此宋夏对峙的格局基本形成,并且持续了近200年。

  元代安西王府设于六盘山开城,固原的地方政权建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清时期固原作为边塞重镇,大量屯兵筑防。博物馆里有一座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展示了经过历代修葺的固原古城的完整形貌。古城整体呈“回”字形布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依清水河,犹如“金龟吸水”。其内外城门共计十道,外城门四道,分别为南“镇秦”、北“靖朔”、东“安边”、西“威远”。据介绍,始建于汉武帝时的固原古城是内城,北周时期,在内城外围修筑了城郭,从而奠定了固原城“回”字形的布局。北宋时期又修筑了瓮城及马面。明万历年间,石茂华认为“土筑不可垂远”,在固原城外以砖加包,成为古代北方屈指可数的“砖包城”之一。清末以来,由于战乱、地震等破坏,古城建筑大多损毁,现只保存了外城西北角和内城西南角的一小段。

  在展厅结尾处,摆放着一组清代“三关口筑路碑”。碑文由晚清官员、书画家吴大澂(chéng)撰写,书体为“八分书”,内容主要是颂扬泾、庆、平、固观察使魏光焘率领将士修筑三关口道路的功绩。此碑乃吴氏书法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也是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刻。

  参观完固原博物馆,我们专程去寻找内城西南角残缺的古城墙。在土墙下徘徊幽思,仿佛穿越了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固原独特而多元的地区文化。在当今时代,曾经的丝绸之路重镇固原,焕发出新的生机。

活的运河博物馆(古村今貌)
丝路重镇 文明交响(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在春天种下希望(文化只眼)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