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记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如何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委员认为,民营企业要对国家大政方针有信心。党和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民营经济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稳定民营企业预期最重要的是平等发展公平竞争和长期稳定的法治环境;深化改革,切实解决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潜规则问题。
谈到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问题,刘世锦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降成本,二是消费和产业转型升级。这两个问题都与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有关。近些年,对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国家出台了不少文件,也取得一定进展,但“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仍然存在。
刘世锦说,解决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要把已有的大政方针、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通过成功案例的引导,推动更多行业放宽准入。此外,民营企业自身也要练好内功、提升素质。
对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表示,民营企业现在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消费升级和专业升级阶段的到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制造业增值税从16%降到13%,这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制造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会进一步引导大家走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升级道路。
如何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委员建议,企业必须考虑自身产品和所处行业是否符合金融企业的融资标准;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增加金融产品的丰富性,比如中长期贷款,稳定民营企业信心、把企业做扎实;银行应适当地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辅导,告知贷款的正确途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型国有银行要因地而异,把产品做细。
谈到优化营商环境,叶青认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优化营商环境不单是政府的事,社会以及企业自身也有义务改善营商环境。要解决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问题,关键是要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做强做优。只有高质量的企业和产品,才能赢得社会信任,赢得更好营商环境。
如何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九三学社中央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委员从技术角度做出三点解读:第一,策略方向要对。未来传统行业数字化是关键问题;第二,要理清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关系,二者不是谁取代谁、谁颠覆谁,而应是全力合作的关系;第三,安全是整个数字经济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建议建设国家级网络安全大脑,为实业转型互联网、物联网商业模式保驾护航。
对于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常委、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委员提出四点建议:希望政府给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平台,缩短融资流程;希望政府在对外引进人才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帮助;要重视培养人才;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民营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民营企业如何做到鼓励创新与防控风险并重?周群飞认为,要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推进产学研各项主体创新,优化拓宽融资渠道。
如何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刘世锦表示,要提高政策执行力;要有好的案例引路;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