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2月11日到14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完成了紧锣密鼓的中东欧访问之旅。分析认为,这是蓬佩奥此次访问欧洲5国的重头戏,也是时隔多年美国重新在中东欧国家高调“刷存在”。
密集会晤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谈防务合作也谈能源和地区安全、屡屡抛出中俄安全威胁言论、和波兰共同主持“推动中东和平与安全未来的部长级会议”、试图组建一个全球反伊朗联盟……蓬佩奥的中东欧之行似乎在下一盘大棋。分化欧洲、孤立伊朗、剑指中俄,专家分析认为,美国重返中东欧可谓“一石三鸟”,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高调出访 争取主动
在中东欧,蓬佩奥马不停蹄。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行程安排,蓬佩奥11日访问匈牙利,12日转场斯洛伐克和波兰。在波兰华沙,除讨论安全和能源问题外,美波还共同主持为期两天的“推动中东和平与安全未来的部长级会议”。
路透社报道称,这是继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访问匈牙利后,美国时隔8年再度派国务卿出访匈牙利。斯洛伐克则是20年来首次迎来美国国务卿级别的高层访问。
“选择访问这三个中东欧国家,是美国精心安排、多重考虑的结果,可谓一石多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王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这三国在中东欧国家中是比较亲美的,也是北约成员国,美国想趁机拉拢。其次,这三国都是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在集团内部推行一体化,抱团取暖,与老牌的西欧国家抗衡。其中,波兰和匈牙利虽是欧盟成员国,但与欧盟龃龉不断。因此,美国想趁机分化控制欧洲。此外,近年来,这三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非常密切,和中国的经贸合作也不断加深,美国想借此挤压中俄在中东欧的影响力。
“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必须亮相,否则就是输家。”在蓬佩奥启程前,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这样告诉媒体,“正因为过去10年中东欧缺乏美国的有力参与,中国和俄罗斯才有机会填补中东欧权力真空。”
“美国重新发现了中东欧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对本报记者表示,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随着美俄博弈愈演愈烈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美国意识到中东欧地区处于欧亚大陆桥的核心位置。美国希望重返中东欧,掌握更多战略主动权。
剑指中俄 分化欧洲
“中俄威胁论”无疑是蓬佩奥此次访问中东欧的高频词。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面临“与日俱增的中俄威胁”,美国将致力于同中东欧国家加强外交、军事、商业和文化关系。
“在中东欧强调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是美国惯打的安全牌,也是美国控制中东欧地区的手段。面对中国,美国希望通过施压中东欧国家,反对中国企业参与5G建设,限制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崔洪建认为,美国的这种做法是想把中东欧地区作为与中俄展开博弈和竞争的主要方向。
蓬佩奥此次出访耐人寻味之处颇多。在波兰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就是其中之一。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聚焦“中东和平与稳定”的国际会议,既不在中东地区召开,也没有在相关大国或国际组织所在地举行,而由似乎并不相干的波兰承办。波兰政府的官方解释是:“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波兰有权利参与组织一场旨在推进中东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国际会议。”但其背后的原因绝非这么简单。
分析认为,对美国来说,选择波兰作为主场推销其中东政策,借此分化欧盟在伊核问题上的统一立场,当属题中应有之义。《华尔街日报》称,特朗普政府执意退出伊核协议,导致欧盟与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分歧严重。美国拉波兰合办中东会议,不啻于在欧盟内部打入一根楔子,为瓦解欧盟对伊政策创造突破口。
《政客》欧洲版网站分析认为,在波兰举行的中东会议,正值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召开前夕,这将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先入为主地定调中东政策提供重要平台。
事实上,访问中东欧三国只是蓬佩奥欧洲行程的一部分。参加完在波兰举行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后,2月15日,蓬佩奥返回美国途中,将在比利时和冰岛短暂停留。
“比利时是欧盟总部所在地,美国希望借此安抚欧盟,继续加强合作。至于冰岛,从之前释放的信息来看,美国希望在北极事务上有所作为。”崔洪建分析,一方面当前美欧关系处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美欧自贸协议谈判和伊核协议问题上,美国希望今年上半年有些结果出来,因此美国想借此次访问向欧盟施压。另一方面,在美俄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试图拉拢、分化进而控制欧洲的态势很明显。
“围猎”伊朗 应者寥寥
王朔认为,美国这次高调宣示重返中东欧,最主要意图是遏制中俄在中东欧的影响力。美国通过外围作战的间接手段,拿中东欧当抓手,挟制欧洲盟友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让大家围着美国转,进而让美国掌握战略主动。
美国的如意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但事实并非都如其所愿。
遏制中俄效果不甚理想。据法新社报道,蓬佩奥试图利用经济和防务激励政策说服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不要和中俄走得太近,更呼吁匈牙利不要让俄罗斯在西方国家中“制造分裂”。对此,匈牙利外长彼得·西亚尔托当面予以驳斥,认为美国单独把匈牙利与俄罗斯或中国的关系挑出来加以指责“非常虚伪”。
在德国《柏林日报》看来,中东欧国家虽然在安全领域希望与美国靠近,但是美国已无法再扮演30年前在该地区的角色。该报评论说,这些国家不愿意在美中俄之间选边站,而是更希望找到平衡位置,这才真正符合它们的利益。
“被围猎”让伊朗很恼火,中东局势再起波澜。2月11日,蓬佩奥访问中东欧首日,正值伊朗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40周年。而美国在波兰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被认为是一次动员各方“围猎”伊朗的“反伊朗峰会”。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伊朗强硬反击:一方面,伊朗领导人批评在波兰举办的中东会议只是一场“绝望的反伊朗马戏团表演”,“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借纪念革命胜利40周年之机,伊朗开始频繁“秀肌肉”——大练兵、秀远程导弹、发卫星、曝光生产弹道导弹的地下工厂等,为中东地区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再添变数。
组建反伊朗联盟收效甚微,反而进一步放大美欧裂痕。2月14日,美波联合主办的中东问题部长级会议闭幕,两国仅发表声明成立维护中东安全和稳定的国际工作组,会议并未能达成更多共识和实质成果。
虽然美波两国为此次会议广撒“英雄帖”,但峰会并不“叫座”。分析认为,作为伊核协议的坚定维护者,为避免在美伊之间选边站队,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大都对此次中东会议采取了“技术性”回避或“降格”处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利尼也以“日程冲突”为由,婉拒邀请。
英国《卫报》认为,应者寥寥似乎预示着,想要通过组建国际同盟孤立伊朗的美国,自身恰恰正在被孤立。
崔洪建认为,美欧在伊朗问题上的矛盾是二战以来美欧联盟最大的分裂。未来美欧在伊朗问题上的矛盾还会继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