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郑爱珍,是在2018年深秋时节的北京。彼时,她作为德国侨领代表,正在北京大学参加由中国侨联主办的2018海外侨领中国国情研修班的学习。“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我们还会到云南实地学习考察。”郑爱珍兴致勃勃地向本报记者谈起学习感悟,言语间难掩兴奋。
笑容亲切,开朗健谈,是郑爱珍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之后的交流中,她侃侃而谈,分享了自己在餐饮业30多年的创业故事。如今的郑爱珍,是德国稻香坊连锁餐饮集团的董事长,同时担任德国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主席。从奥地利维也纳到德国法兰克福,从开第一家店到成立连锁餐饮集团,“把中餐做得更好”是她一直坚守的理念。
为中餐正名
1986年,22岁的郑爱珍离开家乡浙江,来到奥地利维也纳求学。作为“侨二代”,郑爱珍很快融入了在异乡的新生活。来到奥地利的第一年,她就掌握了德语,能够与当地人自如交流。
“受我妈妈的影响,我非常喜欢美食,对吃很讲究。”郑爱珍笑着说。离家在外,家乡的美味让郑爱珍始终难以割舍。
1988年,尚未毕业的郑爱珍偶然间发现了一幢独栋的房子,花园环绕,环境优美。年轻的郑爱珍敏锐地感觉到,这里很适合开一家高档中餐馆。说干就干,郑爱珍找到几位好朋友一起凑钱,把餐厅办起来了,迈出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步。
很快,郑爱珍在奥地利开了三家中餐厅。“前两家餐厅是浙江菜系,名字分别是‘汉宫’、‘长城’,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郑爱珍介绍说,“第三家餐厅开在使馆区,就起了英文店名‘Palazzo’,即宫殿的意思。我聘请了北京厨师掌勺,在装修上也花了很多心思。我聘请了专业设计师装潢店面,用花岗石装饰外墙,色调简洁雅致,使它更贴近所在地顾客的需求。”
1993年,跟随家人的脚步,郑爱珍把事业转向德国。三家带有浓浓中国味儿的餐厅——“楼外楼”、“汉宫”、“莲花楼”亮相德国。“从奥地利到德国,做高档中餐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郑爱珍说。
从白手起家到步入正轨,郑爱珍似乎一直顺风顺水。其实,她也遭受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刚到德国时,办理营业执照、适应当地民情都花了不少功夫。2001年后的几年间,我还经历了投资失败,店面都卖了出去,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再谈当年,郑爱珍的神情格外淡然,“就算天塌下来,我还是能笑起来,这就是我的性格。”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郑爱珍的中餐厅在法兰克福重新开张,她的许多老顾客都前来捧场。随着事业的再次起步,郑爱珍对中餐有了更多的思考,她说,“赚钱不是我的唯一目的,我要把中餐做得更好,改变人们对它的一些误解和成见。”
随后,郑爱珍接连开了十几家连锁店,成立了德国稻香坊连锁餐饮集团。她把事业成功的秘诀归功于“真诚”。她说,“很多顾客来到我的店里,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有的顾客甚至从几十公里外来我的餐厅吃饭。”
“2019年,我将在法兰克福市中心建立起一个大型高档美食城,让中国美食在这座城市最好的地带亮相。”谈起未来规划,郑爱珍充满信心。
播慈善爱心
除了做好中餐,郑爱珍还在坚持做另一件事。
“2008年,每家餐厅都拿出1000欧元捐给当地的慈善基金。之后,每家餐厅的捐献数额都逐年递增1000美元。我已经坚持了10年。”郑爱珍坚定地说,“我在这里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就应该积极地回馈当地社会,为他们做一些好事。”
郑爱珍捐赠过的慈善基金种类很多。残疾人士、重症患者、贫穷儿童、难民……越来越多的人正感受着这份温暖的“中国爱心”。
郑爱珍居住的哈瑙市是法兰克福的一个卫星城,是格林兄弟的故乡,被称为“格林兄弟之城”,这里每年都会有童话故事的演出。为了让当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也能感受到童话故事搬上舞台的魅力,在一次演出中,郑爱珍专门邀请了手语老师走上舞台,与演员同步表演,为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们带来了欢笑。
“哈瑙市市长亲自出席了那场演出,孩子们纷纷用手语告诉我‘很高兴,很喜欢’,我非常感动。”郑爱珍动情地回忆。
除了积极回馈当地外,郑爱珍也热心参与国内公益事业,为同胞奉献爱心。
郑爱珍的祖籍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2010年5月,德国文成华侨华人联谊会在法兰克福成立。其宗旨之一就是发动旅德文成同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建设故土、报效祖国。
“我会通过文成会向国内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款。对于在海外遇到困难的同胞,大家也会一起凑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郑爱珍表示,“我做慈善别无他求,只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获得内心的满足。我会一直坚持,也让我的子孙后代们一直坚持做好慈善。”
促中德交流
在中餐行业奋斗多年,郑爱珍不仅有“中国胃”,更有一颗“中国心”。
“直到现在,我依然保留中国护照。我已经打定主意,一辈子不换中国护照。”郑爱珍自豪地表示,“这是我的‘中国心’。”
郑爱珍对祖国的深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孩子们。郑爱珍说,“我的三个孩子都是从一岁起就开始学中文。我们在家里一般用中文交流,他们不仅能说,还能写会认,我买了很多中文书供他们阅读。”
“中德关系一直在进步。”谈起自己在德国生活多年的亲身感受,郑爱珍感慨说,“我身边的德国朋友都很关注中国发展,喜欢中国文化。许多德国老人很喜欢我分享的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在中秋节、农历新年等中国传统节日,我们会和德国朋友一起庆祝。哈瑙市和浙江省台州市还是友好城市,经常开展各种友好交流活动。”
接待商务考察团、文化交流团、媒体访问团,开展中德文化、经贸、人才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作为德国侨领代表回国考察学习……身为德国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主席的郑爱珍,工作格外充实。“稻香坊”还曾为“中华风韵”大型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欧洲区总决赛等活动提供餐饮赞助,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见证。
郑爱珍曾在北京参加过两次海外侨领研修班的学习。“每次都收获满满。”郑爱珍赞叹说,“我学习到了如何加强侨社侨团的团结、如何做大做好品牌等实用知识,也对中国国情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回到德国后,我会把学到的新知识、了解的新情况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消除一些人对中国的误会和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