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创新英雄的国家礼赞

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1月09日   第 10 版)

  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新时代里每个万象更新的开元之月都意味着沉甸甸的收获,年度国家科技奖大会按惯例在此间举行,他们中的佼佼者作为科技创新的全民英雄接受以国家名义献上的庄严礼赞。

  8日,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如期拉开帷幕,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磅奖项揭晓。在现场数千观众的瞩目之下,获奖科技工作者走上领奖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大红的奖励证书。摄影闪光灯亮成一片、掌声如潮,这是他们科研生涯中最具仪式感的光辉时刻之一,而中国国家创新年度档案将永远铭记下一个一个闪光的名字。他们是刘永坦、钱七虎、薛其坤、何珂、梅宏、施斌……

  科技奖励大会是对知识的国家礼赞。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知识就是力量。”这两句名言阐释的是知识对于人类的崇高价值,而科技创新就是人类探索自然、把握规律、形成新知,进而增强改造自然能力、造福自身的过程。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有十分清晰的认识。1978年3月,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一大批科技成果受到奖励,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得以恢复重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激发出广大科技工作者“向科学进军”的冲天热情,催生了“科学的春天”。

  进入新时代,我们对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知进入到新的层面。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同时,他还深刻指出,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把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技奖励大会是对精神的国家礼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科技创新是艰难探索的历程,创新者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勤于钻研的热情,更要有“板凳坐十年冷”的坚守与执著。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后发国家而言,科技创新还面临国际技术封锁等特殊困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正是凭着这种豪情,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从载人航天工程到探月工程,从高速铁路到民用核电站,从大飞机项目到载人深潜……他们豪情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以科技报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科技奖励大会是对友谊的国家礼赞。

  科技创新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已经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气候变暖、资源匮乏、健康威胁等全球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推进科技创新,共同应对。而现代科技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开放与合作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理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中国的科技创新既是自力更生的结果,又是坚持科技领域对外开放的产物。长期以来,一大批国际科技工作者以各种方式参与和支持中国的科技创新进程,为这块土地上的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表彰他们的贡献,赞扬其对华友好情谊,1994年,中国专门设立一项国家级科技奖即国际科技合作奖。2018年度该项殊荣被授予来自美国、瑞典等的5位科学家。

  科技奖励大会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年度盛大检阅和集结,新的更壮阔的科技创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让我们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开辟创新中国的新境界。

打造敏感强健的“大地感知神经”
创新英雄的国家礼赞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