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专家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1月07日   第 10 版)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积极开展黄花产业扶贫。图为农民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采摘黄花。
  (新华社发)

  巴基斯坦乌尔都焦点(UrdoPoint)网站刊文称,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领导人召开了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该会议有望成为交流中国实施乡村振兴经验的平台,这是去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战略。2018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也是其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

  英国路透社关注,中国政府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曾报道中国制造业回迁内地的情况。报道称,此举反映出政府重点的明显变化,中国共产党正寻求振兴乡村,让农村地区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工返乡进行劳动。该报道还援引相关分析称,“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依赖四线城市、县城和农村的人民加入消费阶层。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真正目的。”

  

  农村工作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着力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和乡村规划建设。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和指标性任务。脱贫攻坚,就是要不让现行标准下的任何一个贫困人口落下,所有贫困地区都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这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也是其与总体小康社会的区别所在。

  当前,中国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农村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绝对贫困人口,日常的吃饭穿衣和由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生活条件没有得到完全保障,农村贫困问题是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聚焦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到2018年底98%以上的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元,生活上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得到了保障。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进一步聚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提高扶贫质量,稳定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同时还要注重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生产生活问题,避免“悬崖效应”带来的新的社会不公。

  整治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时代赋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

  目前,中国多数地方农村人居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吹”,农业面源污染、农民卫生条件不理想、农村环境脏乱差,对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制约还比较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做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

  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中国农业最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具有了多重功能,但农业的基本职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否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

  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做到绝不放松粮食生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粮食和农业生产基础,着力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同时,要加快构建新型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走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道路,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农业农村领域这些硬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关系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这些任务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必须攻坚克难,确保“三农”工作切实完成这些硬任务,取得实效。

  农村改革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初期,大包干、家庭承包经营,创造了中国农业发展奇迹,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必将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将取得决胜性成效,脱贫人口稳定脱贫能力继续提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将基本消除,贫困村基本退出,贫困县将基本“摘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粮食种植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玉米和大豆生产将会扩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将继续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进一步显现,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让乡村更加生态宜居,农民将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取得新成效。

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国际论道)
海外声音
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专家解读)
责编:李嘉宝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