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TCL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东生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李东生表示:“TCL近40年的成长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时代成就了李东生,时代造就了TCL。”
改革先锋,体制机制稳健创新
TCL身上生来就有一种先锋精神,积极进取,创新不止。从啃下股权体制机制创新这个硬骨头上,就能略见一斑。
1997年5月,TCL集团与广东省惠州市政府签订了契约,开始5年的“授权经营、增量奖股”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这是对国有股权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先试,没有规章可循,只能进行探索。当时惠州市政府确定了两个标准,一是改制要有利于企业发展,二是改制方案要合规合法。
根据协议,TCL到1996年超过3亿元的净资产全部为惠州市政府所有,此后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国有资产增幅超10%之外的增值部分,增长超过10%-25%时,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作为股权奖励;增长超过25%-40%,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30%作为股权奖励;增长超过40%以上时,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45%。
李东生对此有一番解释:“10%这个门槛的界定也很关键。高了,企业够不着,改制就成了空话;低了,肯定会有人不服气。当时国有企业平均净资产回报率是百分之五点几。我们就把‘奖励’的门槛设在10%。当然,我想改制以后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质疑,但门槛定高一点,质疑的人就会少一些。”
5年的授权经营使TCL集团销售收入增长了3倍,利润增长了2倍,品牌价值增长了4倍,实现了由地方小企业向中国消费电子领先企业的历史跨越。
TCL的成功改制是国企改革的成功案例。
经过改制,TCL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李东生和管理团队成为TCL的第一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
走向海外,中国制造布局全球
作为改革先锋,李东生受到表彰的重要原因在于他是“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过一轮轮的扩张之后,中国家电市场逐渐饱和,中国企业开始走全球化发展之路。
1999年,TCL打响了全球化战争的第一枪,将首战定在了越南。随后又向印度、菲律宾、印尼、俄罗斯市场进发,成功打下了东南亚市场。凭借着这种敢为人先的魄力与决不言败的韧性,TCL继续全球化道路,向欧美市场进发。
2004年,TCL实现了两大并购,一个是堪称彩电鼻祖的法国电子工业的标志——汤姆逊(彩电业务);另一个是在电信系统和设备以及相关的电缆和部件领域的世界领导者——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然而,蛇吞象的并购,使TCL经历18个月巨亏,最终在2007年扭亏为盈。虽然历经波折,但这两大并购创造了中国品牌海外收购的里程碑,也为TCL奠定了建设覆盖全球的制造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品牌运营网络的基础。
这场被不少人看成失败案例的跨国并购,影响非常深远。没有跨国并购,就没有后来全球化的TCL。最终在这场跨国并购中活下来的TCL,李东生称之为“鹰的重生”。
如今,TCL在全球拥有28研发机构,10余个品牌联合实验室,4个CNAS资质认证实验室,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围绕下一代显示技术、大数据、5G通讯等新技术方面做了积极的布局并不断深化和完善,已逐步建立起产品技术优势。
实业报国,挺起中国经济脊梁
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1980年代中期,李东生就与兴办实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时,他担任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广泛接触,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吸引这些公司到惠州办实业。
1990年初,李东生第一次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产品展销会。与国外的产品和展台相比,李东生深感中国企业的差距,也就是那一刻,立志发展中国实业成为TCL与李东生的自觉动力。华星光电是TCL投资实业的大手笔项目。2009年TCL投资上马华星光电,改写我国“缺芯少屏”的历史。经过9年发展,华星光电已建成和在建的产线共6条,合计投资金额近2000亿元。
已建成t1、t2、t3、t6四条产线,产品全线覆盖手机用中小尺寸到电视用大尺寸显示面板,形成了大中小显示产品的全覆盖。
自建成以来,华星光电一直保持效益和效率的行业领先,科研成果斐然,专利排名位居前列。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华星光电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五、对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稳居第一、32吋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二、55吋产品市场份额国内第一。
李东生说:“在做实业的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中国是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的竞争力建立在实业基础上。只有坚守实业,才能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40年间,我见证了中国经济从弱到强,工业和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李东生表示,在此期间,TCL也从一家地方小企业,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TCL近40年的成长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时代成就了李东生,时代造就了T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