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1月01日 星期二

许多昔日挂历上令人向往的美好事物走进了寻常生活

挂历小店,与时光同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胡 宇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1月01日   第 11 版)

  西黄城根北街是北京一条不那么宽敞的马路,靠近西四北大街路口,有一家主营挂历销售的小商店隐藏在灰砖之中。这家不到30平方米的小商铺,被很多老顾客称为北京“最后的挂历小店”。

  现年72岁的金安光大爷是这家店的主人。据金安光介绍,他已经守了这家店快40年。“从改革开放之后咱就干,一直坚持到现在。”

  上世纪80年代初,金安光家里人开始做生意,当时办营业执照要手写申请书,写自己开店是为了“繁荣市场,搞活经济,支持国家建设”。小店开业的时候,没办仪式,没有鞭炮和花篮,只做了个白底黑字的竖挂招牌。金大爷和他的这家挂历小店由此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繁华气象。

  后来,街道一天比一天热闹宽敞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大街上全是做生意的,开饭馆的、开旅店的、卖工艺品的、搞装修的。能挣钱的都出来挣钱了,谁愿意受穷啊?”金安光回忆,挂历当红时,很多单位都是集体批量采购,“都是一卡车那么买,那一车好几百本呢,都是送人用的。那时候每本挂历卖10块钱,虽然一个月工资也就30块钱左右,很多人也来买。90年代前后,每年能卖1万本。”

  从前买挂历的人多,挂历店也多。到2000年左右,挂历行业渐渐变得不再景气。如今,随着手机、电子万年历等走进千家万户,来买挂历的人越来越少,也很少有人专门开挂历店了。

  挂历市场在变,挂历封面题材也在变。

  从最开始的各地风光景色,到后来出现了世界名车,时装模特封面的挂历也曾风靡一时。现在则是生肖类和花卉类封面的挂历最好卖。

  时光流转40年,许多昔日挂历上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事物走进了寻常生活,那些流行的挂历图案也就慢慢淘汰了。“比如名车系列,过去汽车少,家里挂着稀罕,现在满大街跑奥迪,谁还挂,多磕碜啊。”金安光说。

  挂历小店紧邻西四,地处繁华闹市,如果把店面盘出去,光靠租金或许会比亲自卖挂历更省心,赚得也更多,可是金安光并不在乎。他说,客户大多是老主顾,以前街坊邻居买,后来部分邻居搬家后,仍有人特意从远处过来买。

  “有些顾客特意从丰台、昌平等地过来,还有的老人,自己走不动了,就叫闺女开车来买。”金安光印象较深的是一位大学的退休教授,“他每年还在坚持到店里买挂历送人,多的时候能买四五十本,都是送人用。”

  在挂历店里,时间不是按照分钟和天来计算,而是按“年”来计算。每年年末,对于离店的顾客,金安光都会稍上一句“明年见”。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客户而言,挂历店里的“一年一会”饱含了老友之间无声的祝福。

  如今,金安光认为自己的店也是京城“老字号”,代表的是一种民俗。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开一家挂历博物馆,就开在小店里。为此,他已经攒了一些老物件,一些年代久远的年份挂历、不多见的老台历、特殊工艺的挂历。“现在就是发愁家里地方太小,这么多挂历挂不开。”金安光搓着手说。

5年百来封跨洋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挂历小店,与时光同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图片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湖州吴兴人才合作巧拓“朋友圈”
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新征程新篇章)
责编:李 婕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