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紫砂泥痴

宦 菁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31日   第 12 版)

  吴小兔在进行紫砂壶制作

  “人人都说紫砂壶需要养,其实并不是,用真正好的紫砂,新壶都有温润光泽。”吴小兔自豪地说,他的紫砂壶,在80倍显微镜下,呈现出晶莹剔透、五彩斑斓的景象,恍似一幅深邃的星云图。

  紫砂泥原料产自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紫砂泥矿的“泥痴”吴小兔,执着于烧制真正的紫砂壶。他的壶最大的特色在于料,而这些泥料最大的特色是产于丁蜀当地的原矿,且不拼配。比如一种天然紫红色的矿料,在地上一划,痕迹都是血红色的。

  评鉴一把好的紫砂壶,离不开形、神、气,即紫砂壶的外观形象,神态情绪和气质内涵。而制成一把好的紫砂壶,也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料、工、烧。

  吴小兔,就是一位把泥料运用到极致的人。天青泥、大红袍、定窑白、朱砂紫、冷金黄……30多种紫砂好料,单一矿料制壶,是吴小兔的制壶秘诀。

  吴小兔,1951年生于陶艺世家,独创单一矿料制作紫砂壶,他收集泥料、研究制壶近40年。

  吴小兔这样评价宜兴紫砂:“紫砂是什么?似石非石,石中砂;似泥非泥,泥中骨。宜兴紫砂又叫‘紫玉金砂’,就是得到好的原料,做出玉的感觉。”

  吴小兔与紫砂结缘,源于1980年的一天,他的外甥拿了一包泥到他家里喝茶。那时改革开放不久,台湾客、香港人常来宜兴收紫砂老壶。不少人靠倒卖明清紫砂赚钱,吴小兔的外甥就是其一。

  外甥说,同样是紫砂壶,顾景舟的壶那时才卖几百元,而邵二泉家的紫泥壶却能卖6000元以上。吴小兔一琢磨,这就是上等泥料决定的价值。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大师,每一位名人,在紫砂泥的料上肯定有他的专长。为什么他们能在历史上留下来?就是因为紫砂的文化内涵在料上。”

  于是,寻找好泥料成为吴小兔工作之余的全部爱好。

  找原料,吴小兔有自己的标准,他认定紫砂是陶瓷里有灵性的东西。挑出来的泥如果绯红得像血,或者雪白得像牛奶,或者像鸡蛋黄那样的澄黄色,就一定和其他石头不一样,他认为这就是好料。倔强的吴小兔一直痴迷于“单一原矿,不相混杂”的本真紫砂。

  寻了三年,吴小兔在紫砂原料上小有名气。1983年,得知吴小兔寻得好料,侄子上门要了三斤“大红袍”,意欲请名匠制壶。然而,没过多久侄子带着泥回来说,这泥料是好泥料,但和水后还是酥的,黏度不够,打不起泥条,做不成壶。要想制壶,必须拼配。

  宜兴一个工艺师也花1000元跟吴小兔买了10斤泥,20天后,他回来要求退泥,说“这20天中,我没日没夜地研究,就是没办法做成壶。你的泥再好,做不成器也没用,废泥一堆。”

  吴小兔决定这一辈子都不卖泥了。他不信自己的好泥料会制不成壶。他开始偷偷学艺,去丁山各个制壶作坊,站在制壶艺人身旁仔细学习制壶工艺;他试验各种制壶方式,逐渐摸索出一套用盔子制壶的方法。

  历时数月,吴小兔用单一的朱砂原料做成了第一把壶,虽然又重又厚,不够精美,但壶身上那种天然质朴的浑厚感还是吸引来了台湾的收藏家。“他说我的壶是真正的朱砂壶,虽然做工不够好,但用料却与明清老壶有异曲同工之妙。”吴小兔开心地说道。

  或许吴小兔不是最优秀的紫砂制作艺人,但他一定是紫砂泥料的深爱者。像一炉熊熊燃烧的窑,用一腔热火,硬是在恪守“天然泥料”和“绝不拼配”的紫砂路上,烧出了一窑万彩的光芒。

即墨古城展新姿(行天下)
中国旅游丰富多彩促供给
紫砂泥痴
新疆奇台筑梦“诗和远方”
责编:何欣禹 邮箱:hwbrm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