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国脉相牵,企业同国运相连。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族的壮大,多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日益成为新时代企业和人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以文化繁荣为条件。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对文化的追求和创新,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中国企业的财富哲学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培育。
将千年的智慧与当代社会联接起来,使古老文化焕发新生,是文化机构的历史责任。游走于祖国大江南北,守护着濒临失传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着中国的“工匠精神”以实践文化兴国,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致力于做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民族文化自信的践行者。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让艺术走进企业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脚踏实地开展两创,坚持文化艺术服务人民,打造传统文化艺术服务品牌。让艺术走进企业,经过实地采风、写生,创作专属于企业的艺术品,让艺术为民族企业注入文化“百年底蕴”。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大力促进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走进企业,让广大中国企业在文化及创意工作中从书画艺术上获得经久不衰的文化滋养,协助企业设计标识、标语与VI,为企业举办艺术培训,真正让中国优秀文化深入企业。
掌握上千年工艺文化的非遗大师们,是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代表。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将非遗文化引入企业,使之成为“工匠精神”注入企业的最好方式,让“工匠精神”真正在企业落地。通过参与保护、收藏与传承非遗文化,企业从非遗文化中获得了企业自身的品质信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文化根脉,也是百年企业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就难以形成企业的精神信仰。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正在引领一种新的潮流与时尚,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艺术委员把传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当作一份沉甸甸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努力打造人民大众更加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艺术服务品牌;同时将协助企业建立文化展示平台,联合企业举办本地文化展览,利用非遗保护优化企业口碑,做好企业文化传播,提升社会口碑。
推动文化交流和创新 助力文化企业发展
让传统文化艺术真正融于企业管理之中,通过科学的企业管理将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同时着力发展创新型文化艺术业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动文艺创新。因此,文化企业应整合文化艺术资源,开辟文化艺术发展新渠道。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董事长孙嵩林介绍,近年来华夏珍宝博物馆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成功举办了“中国瓷再引世界风”活动,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华夏珍宝博物馆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项目花丝镶嵌上,与非遗大师王树文、袁长君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发出花丝镶嵌“传家宝金饭碗”“金如意”“十二生肖”等项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对中国的花丝镶嵌技艺起到了保护与推动作用。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艺术企业需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对外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与文化企业的合作,邀请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来企业交流或指导,传递专业、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知识,培训企业员工,提升企业和员工传统文化艺术专业素养。
传承、创新、交流是文化艺术企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当代文化艺术产业正在由低级走向高级,处于不断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才能为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而交流又为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三者互为支柱,缺一不可。发展不能忘了“根”,传统文化艺术就是文化艺术企业发展的“根”,抓住发展中的根脉才能让传统文化艺术为文化艺术企业提供发展动力,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让传统文化艺术在文化企业中开出灿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