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班组“法宝”变迁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夏 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26日   第 11 版)

  “快来看,咱班组还有‘文物’呢!”前阵子,我们公司——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的钳工李春在整理班组仓库时,发现一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的长筒状的东西,拆开一看,原来是铁皮长筒喇叭!年轻的工人们都过来“瞧稀罕”。

  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测铁皮喇叭的用途。有人说,是道具,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也有人看它的“包浆”,说是“文物”,还让大伙别给弄坏了。最后,厂里的“老人”——安全员叶小海跑过来,小心翼翼地收起铁皮喇叭,“这是我做的,当然不是文物啦,但它是我们安全员当年的‘三大法宝’之一。”

  叶小海拿起铁喇叭,喊了一声,声音顿时放大好几倍,把大伙吓了一跳。原来,这是当年的“扩音器”。1982年春天,他开始担任班组安全员,不到一周嗓子就哑了。为啥?累的呗!那时,条件有限,还没有电子扩音器,安全员跑现场只能靠“吼”。主厂房吊装人员在离地面几十米的高空作业,提醒他们注意站位,纠正违章作业,声音小了听不见,吹哨子又交代不清,连喊带比画,十几个作业面,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嗓子火烧火燎的疼,说话声音嘶哑。

  其实,这也是安全隐患之一,只是他起先没在意,直到有一天差点出了大事。那天,他使出全身的力气,连吼带叫提醒吊车操作工“不能转向”,吊车发动机轰鸣声,再加上施工现场车来车往,操作工却误听成“起钩”,幸好所吊设备重量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儿让大伙意识到这么“喊下去”迟早要出事,必须要想方设法解决。当时的班长为此给他下道命令:你文化程度高,脑子也灵活,就指望你想招了!

  正当他为找不到“万全之策”而苦恼之时,无意之中看到电视里军事演习时,指挥员拿着圆筒状的铁皮喇叭,站在山头上向山下“喊话”的镜头。他忽然来了灵感,于是就跑到施工现场废料堆里翻找制作材料。他找一块薄铁皮,卷成1米来长,碗口粗喇叭花状的,找电焊工师傅帮忙,焊上接口。大伙一起来试验。特意选择施工现场最忙碌的时段,十几台吊车同时作业,二十多辆大货车来回穿梭,不高不低的声音,通过他的铁皮喇叭,几十米开外的操作工听得一清二楚。

  叶小海说,打这以后,他的嗓子就舒服多了,听错信号造成的误操作也没再发生过。又过了几年,厂里采购了扩音器,铁皮喇叭光荣“退休”。

  而另外两件“法宝”分别是小黑板、帆布包。半平方米大小的黑板是用来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的。帆布包是安全员进施工现场带的,里面装有安全教育合格证,特殊工种上岗证等资料。

  “你的这些法宝早就失灵喽!”听完后,年轻的工人们说。现在,安全培训安全交底早就用上多媒体了,PPT、动漫演示,一清二楚。至于安全资料,扫一扫安全帽上的二维码,安全考试成绩、上岗证等等信息全都有了……

  大伙劝叶小海扔掉这些“法宝”,可他舍不得,还说要继续珍藏呢。

  (作者为安徽省淮南市洛河镇安徽电建一公司员工)  

编者按
堂哥的惊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过足电话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我那追赶潮流的老伴儿(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班组“法宝”变迁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圆了汽车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图片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图片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责编:王俊岭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