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停在包河的月色里

□洪 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22日   第 11 版)

  图来自网络

  包河是一条河,姓包,源于清正廉洁的包公和他所种的一河荷花。而以包河名之的古庐州的中心区域,即是今日之包河区。这里几乎聚焦了这块土地所有的传说与遗存。过往的云烟,如今都已散去。然而,旧时的月色还在,旧时的包河还在,旧时那让人吟咏再三的乡愁还在。

  城市正在扩张,似乎就在一瞬间,包河从当年狭小的沿河市井,变成了今天繁华的都市中心。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走在这飞速旋转的城市,你所期望看见的,是那一缕萦绕在眸子里的乡愁,你所期望听见的,是那一声能让人千回百折的乡音……包河当然知道这些。在走过了四十年的“由乡变城”之后,包河开始仰起头。它要望见月色,它要让所有归来的人,正在到来的人,还有那些在路上的人,寻得见包河月色里的浓郁乡愁。

  于是,有了雨花巷。

  一条诗意的巷子,从诗歌中纤纤而来。从前,她是包河边上充满烟火气的小家碧玉。一扇纱窗,半栊秋月,这巷子里曾流连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当年姜白石和他的情人,是不是也曾在这巷子里追风逐月?然后,便有了词,便有了佳话,便有了盈盈的泪水,便有了长相思与无限恨……

  巷子虽然不长,但那是通往乡愁的一条幽深的小径。走过去,便能看见邻家小妹,正在巷子尽头的水边照影梳洗。你再听,便有地道的庐州方言,或许还夹杂着一两声寒腔之韵。月色融融,再往下走,便是深夜的蛩鸣,便是梦境中的浅笑,便是被包河之水一遍遍抚弄的诗情画意。

  雨花巷是浓缩了的乡愁。而“锅庐”,则是现代背景下对“城市乡愁”最好的诠释。

  包河也曾是工业文明的聚集地。工业,在这个城市的肌肤上,留下了许多印痕与遗迹。然而,随着城市功能的细分,工业向外围疏散,留下了一大批遗存。没有了昔日的机器轰鸣,这些遗存一下子静下来了。几年,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它们被遗忘在高楼大厦的缝隙之中。草,长上了屋顶;雨水,沿着墙缝滴落在室内。它们成了蛛网与尘土的天堂。没人去问吗?没人去想吗?没人去探寻这废弃已久的“家”吗?

  有,当然有。

  一批年轻人过来了,他们选择了这座高大的烟囱和它脚下被杂草掩埋了的锅炉。他们悄然在这里进出,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终于,包河月色中又呈现出一座如梦如幻的新“锅庐”。他们名之曰“锅庐”,既暗含了它的过去,又充满温情地喻示了它的现在。

  锅庐,巨大的烟囱犹如巨轮的桅杆,而早年的锅炉房,被改造成了一座集读书、雅聚、民宿和工业文明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在这里,流水唤醒了从前的故事,书香弥漫,灯影迷离。在这里,绿植和现代色彩的设计,拓展了想象的空间。而简约温馨的民宿,则给所有归来者与寻梦者,一个抚平乡愁的摇篮。

  有人问:锅庐在哪?

  就在宣城路与芜湖路的交口。你得像寻找桃花源一样,寻找那座不起眼的小门。然后,你会听见流水,看见月色,闻到书香。你再往里走,便走进了梦里……

  月色之中,罍(léi)街正风情万种。小吃,酒香,人迹,民俗,灯影,花般烂漫。

  停下来吧!就停在这包河的月色里,掬一捧乡愁,就一壶老酒,咂摸雨花巷的幽静,回味锅庐的幽雅,再在这罍街,将乡愁与美好,在月色中渐渐拉长……

中国人民的儿子
光辉岁月
拓荒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停在包河的月色里
敬畏殷墟
责编:邹雅婷 邮箱:huawenzuop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