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2018年会暨原创幼儿文学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儿委会委员刘海栖、李利芳、沈石溪、张晓楠、纳杨、徐鲁、徐德霞、董宏猷、薛涛、薛卫民等就委员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与特约嘉宾就幼儿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指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同行,我们应重视当前儿童文学创作能不能满足少年儿童精神需要,担负起“育新人”的使命。怎样在新时代回应、满足少年儿童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是摆在作家面前的重要命题,应进一步做好儿童文学的理论和批评工作,发挥对创作的指导作用。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认为,要尤其重视、提升原创图画书的质量。图画书能表现孩子目光中的惊喜、惊叹乃至惊艳,色彩线条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是“给眼睛的恩赐”。
特邀嘉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以《幼儿文学的特殊性》为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幼年记忆是童年记忆的重要部分,作家在创作中如何准确地反映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是一个重要议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认为,幻想类作品同样需要扎实的写实功底,鼓励年轻作家从写实入手,练好基本功。曹文轩认为,相比于想象力,记忆力对一个作家更为重要,生活提供给作家的素材不是想象力能够比肩的。
上海作协副主席秦文君表示,越来越多的作家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创意投入到幼儿文学创作中,非常难得。近年来,幼儿文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一些作家的创作过于生活化、类型化,缺乏文学艺术层面的打磨和加工。儿童文学要讲究“腔调”,要有沉甸甸的现实感以及打动人心的光芒。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认为,儿童文学的发展与法规政策、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等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应当看到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幼儿文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儿童文学出版中心总监徐德霞认为,青年作家在注重长篇小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短篇小说,老作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从短篇入手下功夫,更能使创作贴近生活。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低幼图书出版繁荣,版权输出活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教育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和数额日益加大。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院院长方卫平认为,利用交叉学科打开儿童文学的“学术之眼”,对推进儿童文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相关从业者意识到理论和理论素养的重要性。
特邀专家王蕾、王志宏、杜传坤、刘颋等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