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将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同相关国家一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鼓励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深化生态、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
据报道,首届进博会共有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其中二十国集团成员、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国家全部参展,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35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展,成交额达578亿美元。进博会被与会嘉宾誉为“万国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承诺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这不仅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承诺,更是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通过主动开放力图带动全球开放,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正是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在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文化交流频繁。顺应时代潮流,中国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品牌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实施,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快速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趋势。
2016年,《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印发。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发布,强调将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据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大力推进文化交流品牌建设,举办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欧盟等十余个文化年、旅游年。自2015年起连续3年以“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为主题进行系列宣传推广,成功打造“欢乐春节”“丝路之旅”“青年汉学研修计划”“中华文化讲堂”“千年运河”“天路之旅”“阿拉伯艺术节”等近30个中国国际文化和旅游品牌。其中仅“欢乐春节”2017年就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座城市举办了2000多项文化活动。另外,还举办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节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丝路名人中国行”活动等品牌影响力凸显,深受相关国家媒体和受众好评。
近年来,文化与旅游部着力建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夯实互联互通基础,建立健全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开展“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征集活动,培育了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继《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之后,又印发了《2018年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名单》,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和文化贸易发展。
2012年至2018年,国务院新闻办连续举办8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媒体负责人研修班”,邀请了沿线国家的100多家媒体负责人齐聚新疆,进行研修、交流、考察。这些媒体人士与中国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领域专家学者座谈交流,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搭建青年互动友谊之桥
青年是未来,青年是希望,中国政府特别重视中外青年的互动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围绕这一主题举办的中外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2018年5月,“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长沙和南京举办,来自51个国家的73名青年代表参加了论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汉娜·格塔丘等同学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向习近平主席写信汇报了自己参加论坛的感悟,并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合作、中非青年交流等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习近平主席于8月28日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勉励他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自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以来,中方日益重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尤其是青年人之间的交流。本次论坛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
2009年以来,中国举办了7届“中国·新疆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邀请中亚四国及俄罗斯、蒙古国、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韩国、阿塞拜疆等12个国家及国内共119个文艺团体的2330余名青少年来新疆演出交流。2017年,教育部邀请哈萨克斯坦138名中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访问了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等地,此次活动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办的第4次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
教育为文化交流提供支撑
教育从来都是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更是文化交流的强力支撑。
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教育部2016年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行动》设计了“四个推进计划”,一是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二是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三是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加强先进教育经验交流,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四是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推进沿线国家间的研修访学活动。
目前《教育行动》正在稳步实施。2016至2017年,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等14个省、区(市)签署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基本实现与“一带一路”主要节点省份共建教育行动合作平台的全覆盖。
据教育部数据,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同比增幅15.0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1.72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高于各国平均增速。中国政府奖学金吸引力不断提升,引领来华留学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2017年共有来自180个国家的5.86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其中学历生5.16万人,占奖学金生总数的88.02%,硕博研究生合计4.08万人,占奖学金生总数的69.57%,比2016年增加了20.06%。
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外语言互通,进一步深入推进友好学校教育深度合作与人文交流,在青少年心中打牢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共同进步的思想根基。据报道,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立中俄、中美、中法、中英、中欧盟、中印尼、中南非、中德八大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在全球149个国家(地区)建立530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现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62万人,累计培养各类学员900多万人。
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扩大教育开放。在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过程中,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出要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在布局上、重点上、资源和力量投入上都要向“一带一路”建设聚焦。继续巩固、深化、拓展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外民心相通。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桥梁,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工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明显增多,品牌化趋势明显,在世界各个地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相信持续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继续向深层次、全方位发展,为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执笔:吕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