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我的故乡变了样(我看改革开放40年)

黄之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24日   第 05 版)

  本文作者(右)在公平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参观

  金秋时节,我回到了阔别的故乡上海浦东新区泥城镇。王国娟书记高兴地向我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泥城镇的巨大变化,建议我去公平村走一走,亲眼看看家乡的新面貌。

  村里有个“家门口服务中心”

  10月中的一天,我来到了公平村村委会,办公楼入口处书写的“公平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吸引了我眼球。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陈淇介绍说:过去,我们都在二楼办公,村民办事要爬上二楼,对年迈病残的人很不方便。一年前,我们成立了“家门口服务中心”,提出“生活小事不出社区、教育服务就在身边”的要求,让村民少走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从此,村委会全体人员从二楼搬到一楼集体办公。

  我走进一楼大厅,看到8位村委会人员的办公桌一字排开,各自的桌前挂有报账、党建、文教、科普、农建、民政、环保、就业助残等标牌,实行“全岗通”服务。来办事的几位村民直奔办事柜台,无需多时,办完事后高兴地离去。从村民脸上映现的笑容,不难看出他们对村委会改进工作方式的满意和赞许。难怪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来公平村考察时,连声称赞。他说:“公平村家门口服务工作从二楼搬到一楼,距离虽然是短短的一小步,却是理念转变的一大步。”

  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公平村河清水秀、绿树成行、空气清新,宽敞的水泥路一直修到家门口。我看到户户住上了自建多层“小洋楼”,宽敞舒适;几乎每家拥有汽车和电瓶车,出行便捷;中、青年安排了工作,老年人享受农保、社保,生活无忧。一位老者自豪地说:过去农民羡慕城市,往城市走;现在城里人向往农村,想到农村生活。

  陈书记带我们到“家门口服务中心”的延伸点——“自治老宅”党建服务点看看。“自治老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楼百年老宅,经整修,布置成了村党建服务点,内设8个功能室。“老想学”功能室每天开放,提供报纸、书刊、视频等学习材料,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教育,邀请党员上党课;“老人家”功能室是根据农村老人居家布局的农家体验室,有本土文化展示、特色灶头农家饭等;“老本行”功能室旨在继承和发扬老工艺技能,妇女们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编织、手工制作,还有免费的现场教学;“老舅妈”功能室由老干部、老党员为村民提供矛盾调解、心里疏导等服务;“老传统”功能室主要是棋牌、书画等传统文化项目;“老米福”功能室是保健小屋,这里有家庭医生定期坐堂接诊;“老宝贝”功能室开展磨刀、理发等便民服务。如果想参加唱歌、跳舞、健身等文体活动,就到“老来俏”功能室。村里还成立了“管家公婆”工作室,这支由村老干部、老党员、村民组长、两会代表组成的队伍,为村民发声代言,形成“党群融合、草根自治”的常态化自我服务新模式。

  公平村全村1571户,农村秸秆、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废旧家具的处置一直是个大难题。今年初,借创立“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这一契机,村里设立了全镇首家“微工场”。我在村干部黄建民陪同下来到“微工场”,但见大桥下的一片平整闲置的空地上,分别设置了秸秆区、大件垃圾区、建筑废料垃圾区、可回收废品区等。稻、麦等秸秆堆放一定数量后进行粉碎搅拌做肥料,免费提供给村民;砖、木等建筑垃圾则定期派车拉走。

  在“微工场”的另一端还设立了寄放区,存放着村民短期内不用的家具、建筑材料、衣物等物品。在每件物品上标有主人的姓名、寄放时间,需要时随时取走。这不仅解决了村民宅前屋后堵塞,影响村容村貌的矛盾,也发扬了百姓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家庭农场促村民就业

  想当初,公平村除了种植水稻、棉花、三麦和油菜外,无其他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低,不少家庭难以糊口,生活十分困难。改革开放后,公平村积极探索发展之路,由粮棉型传统种植改为粮经型多种作物种植。在党中央新农村政策的指引下,公平村创办起家庭农场,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村内已建有10个家庭农场,其中“淼洋家庭农场”在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我们来到淼洋家庭农场,只见一排排尼龙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黄色、绿色、青色等各种瓜果飘香,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农场主任董晓英介绍说,农场占地200余亩,根据不同季节种植蔬菜、水稻、瓜果等作物,其中“南汇8424”西瓜和“西薄洛托”甜瓜己成为有名的品牌,畅销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农场年收入为500余万元,每年以10%递增。

  淼洋家庭农场除了农忙聘用临时工外,共有44名正式工,其中29名为轻残人员。董主任解释说:我们农场的职责,一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二要解决轻残人员的就业问题。现在初步实现了产销两旺,农民工除了他们的土地入场费外,年收入为3万余元,轻残人员的年收入为1万余元。

  眼前的景象令我十分感慨:改革开放后公平村的巨变,折射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深得民心,并彰显了无比威力。我坚信,中国广大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为本报原副总编辑)

我庆幸选择来中国留学(我看改革开放40年)
我的故乡变了样(我看改革开放40年)
“一言九鼎”与“一诺千金”的区别(杜老师语文信箱)
避免接触或使用大麻(领事服务)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