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渔村凉峙

施立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23日   第 12 版)

  我们推门而出,铁艺花门“哐当”一声,深秋的凉意袭来。回身关好院门,拢紧衣襟,慢步向海。不经意间抬头,满天星斗镶嵌于夜空,恍若一斛钻石,倾倒在黑丝绒上,滚动、闪耀,无声地喧闹,迷人心魄。一弯新月如眉,幽幽西斜。星月相互映照,彼此凝望,在太阳来临之前,共同守护夜的黑,梦的暖。

  很久没见过这样的夜空了。

  这是浙江省舟山市凉峙村的凌晨4点30分,听了一夜涛声的我们,要出去找太阳。

  这个面向东海的小渔村,三面被山环抱,一条弧形的岸堤将村庄一分为二,一边是如镜的沙滩,长达数百米,一边是白墙黑瓦的房屋和错综交杂的小路。无论形状,还是布局,凉峙村都像极了我家乡洞头后垅渔村。

  凌晨4点多的凉峙,黑暗、寂静、清冷,连仅有的几盏路灯都熄灭了。远远的海上点缀着几点渔火,如昏黄的星;近处一盏渔灯,在海面晕开一截模糊的光影。手机、手电筒的光是分散的,能照见的范围有限,我们索性关掉了它们。陷入深深的黑暗中,久了,反而看见了那沙滩上海浪留下的波纹,一道一道,清晰规整。虽然知道铁板沙不会轻易踩出脚印,我们还是放轻了脚步,生怕破坏了这大自然写下的美丽图景。

  此时,村庄的左前方,两座馒头似的岛屿之间,有一抹淡淡的绯红。太阳即将出来了,我们面向它等待着。可是过了许久,那红一点变化也没有,相反的方向,却现出了鱼肚白。难道,那才是东方?带着疑惑,我们连忙向鱼肚白的方向奔去,果然,一枚红日自海平面冉冉升起。而那抹绯红,不过是一艘停泊的货轮。

  村庄也苏醒了。路边,渔嫂们坐在鱼网间,织补着鱼网。绿色的网线,穿行在网眼和网眼之间,一穿、一绕、一缠、一剪,鱼网在渔嫂们的手下,恢复了原有的模样。那些古铜色的手,粗糙皴裂,可当它们舞动起来的时候,谁又能说它比不上那些不沾阳春水的纤纤玉手呢!

  村里的八十余家民宿,已自成一道风景。穿行在村中小路,“拾光时舍”“海映朗庭”“渔人之家”“海蓝之星”“海月小筑”“昨海小憩”“刘三姐渔家乐”“大拇指客栈”,形形色色的“宿招”纷至沓来,每家民宿都用心营造着自己的独特风情。步入一家蓝色围墙的小院,院里的橘树挂满了青青黄黄的果实,晚饭花端着一个个小酒盏似的花朵,甜美动人。门上悬着一块木板,用白色的油漆写着“诗和远方就在眼前”。我不禁莞尔,想想也是,假期时,那一拨一拨来自上海、杭州、宁波和各大城市的游客,不就为着寻找他们的诗和远方吗?

  我们回到寄住的“海映朗庭”。院子里,作家们各自捧了书在读。主人家的孩子,大概五六岁,央求着年轻女作家:“陪我玩一会儿呗,陪我玩一会儿呗……”

  “快过来,别打扰姐姐!”父亲唤他,又充满歉意地向我们解释道,“村里都是老人和幼儿,能陪他玩的人太少了。”是啊,就像我早早离开我的家乡一样,村庄的年轻人似乎都迫不及待地奔向外面的世界。但是,无论离开多久,渔村烙在心上的印痕,永远不会消失;无论走出多远,渔村都还是午夜梦回时目光聚焦的地方。

冬季旅游热起来
孔孟之乡的回声(行天下)
渔村凉峙
华侨城多业态亮相旅交会
岳麓山赏红叶
贵州向海内外推介多彩旅游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